建安九年二月二十五日,江東水師趨至瞿塘峽口。
瞿塘峽水深流急,即使順風順流也難行舟,江東船艦逆流而上,若無士兵拉纖,根本無法前行,而北岸唯一可供登陸的灘塗,張任已領兵進駐,築起營壘,能夠輕易射穿鐵甲的連弩配合普通弓箭,構築成半月形的箭陣,牢牢封鎖了江岸。江東水師的艨艟、樓船苦於江流湍急,難以靠近北岸,甘寧率水鬼營駕走舸強攻數次,皆被傾瀉而出的箭雨射回,試圖強渡的江東士兵大半被射殺於舟中,少數勉強上岸的士兵也盡皆殞命灘頭。在拋下近千具屍體後,孫策命水軍撤向南岸,沉下矴石,結成水寨,與川兵隔岸對峙。
之後的兩三日內,江東軍對北岸發動多次攻擊,盡皆徒勞無功而返,麵對川兵嚴整的防線,孫策知道時間拖得越久自己選擇的餘地越少。張任憑借地利與箭陣構成的牢固鐵壁令江東軍寸步難進,而唯一能將鐵壁擊碎的方法隻有強渡。在難以駕舟舸靠近北岸的情況下,可以選擇的僅有搭建浮橋一途,此時橫在孫策麵前的巨大難題是如何縮短搭橋的時間以減少人員傷亡。為此諸葛亮在艙中苦思數日,終於利用古人製造鐮鉤的方法,發明出搭橋槍。
建安九年三月初二清晨,瞿塘峽南岸。
孫策親領眾將將供在江邊的三牲投入江中,以為給長江的獻祭。孫策選擇強渡的這段江麵不算開闊,隻有兩箭之地,水勢也較為和緩。盡管如此,卻仍然是九死一生的勾當。
甘寧、周泰、蔣欽帶領三千水鬼營卸下身上的衣鎧,掬起冰冷的江水向身上潑灑,略略暖身之後,這些水性最好的士兵扛著木板和繩索,義無反顧的踩進湍急的江水中。靠近南岸的浮橋尚且容易搭建,越近江心,水流越急,搭建也越加危險艱難,當浮橋延伸至北岸連弩的射程內之後,水鬼營留下十幾個最為健碩的士兵在水中托住前端橋板,其他人則泅水返回南岸。
此時南岸岸邊已準備好綁縛停當的木排,水鬼營將木排一隻隻推入水中。甘寧當先跳上一隻木排,待水鬼營眾兵士紛紛上排後,甘寧一點長篙,浩浩蕩蕩的一支排隊直奔北岸而去。
張任在壁壘後凝神觀望正在渡江的江東軍,身旁的一名士兵低聲嘟囔道:“怎麼又改用木排衝鋒了,那這搭了一半的浮橋不是白費功夫。”
張任聞言一震,心中突然轉過一個念頭:莫非這些木排不是為了渡江之用,而是為了快速搭建未完成的浮橋!
正如張任所想,這些木排的兩側都綁縛著諸葛亮所製的搭橋槍,此槍槍首呈螺絲狀,可旋轉,槍尾為嵌入式螺母,槍身以浸油烘烤過的空竹製成,極為堅韌。搭建時隻需將前後木排的首尾旋緊,便可以快速的連接起來,之後拉出藏於槍身中連接在槍尾的繩索,便成一塊橋板。這樣建成的浮橋不但穩定性好,速度也百倍於前。
“全軍拋射!投石車,砸沉那些木排!”張任招動令旗,指揮士兵向江麵上的浮橋和木排發動進攻。上百斤的石彈和數千支箭矢撕開江麵上的白霧,如同呼嘯的暴雨,覆蓋了北岸一帶的江麵。
甘寧在木排上伏低身體,腳趾緊緊扣住排麵,雙手把定棹頭,向著浮橋前端直衝而去。行至一半,一枚石彈擊中木排末端,甘寧隻覺得腳下巨震,再也扣不住排麵,整個人朝天上飛去,木排的前端高高翹起,直向他身上砸去。值此生死之際,甘寧並不慌亂,他看準木排來勢,在空中雙足奮力一蹬排麵,順勢躍入江中,木排略略一滯,隨後砸入水麵,白花飛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