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聽罷不置可否,轉向王伉道:“王伉,你以為季平所言之策是否可行?”
王伉謙恭的道:“在下認為季平所言頗合夷情。在下建議主公可依本朝光武皇帝安置匈奴舊事,使南蠻留居川南,不改其風土習俗,全其部落,順其土俗,如此一可充實川南人煙空虛之地,二可使其常為藩屬,三可不必靡費錢糧,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
孫策沉吟不語,卻見諸葛亮出列道:“季平與王伉之言,在下不敢苟同。聖人雲有教無類,若能教化南蠻,使其畏威懷德,其眾必能在益州安居樂業。如此,一者可免川南禍亂之憂,二者可供我軍糧資所用,三者可彰主公仁義之美,如此方可稱得一舉三得。”
孫策笑著看向呂凱:“季平,你以為孔明之言如何?”
呂凱皺眉道:“主公,在下認為不妥。仁義雖美,可待後世行之,此刻孜孜以求,恐成宋襄之仁。”
王伉亦勸道:“主公,南蠻化外之人,速來不習王化,不知禮儀,不能以常理度之。其人弱則請服來朝,強則叛亂犯邊,反複無常,絕難馴服,在下與季平久居建寧,深受其苦。如今江州一戰,降者萬餘,如悉數遷入蜀中,任其繁衍生息,數十年間,人口將數倍之,久之必為心腹之患,主公不可不查!”
陸遜道:“山越遷徙已經數年,不僅開墾良田萬畝,生活習性現亦與漢人無異,並無禍亂產生。王將軍所慮未免太過杞人憂天了。”
王伉向孫策道:“主公,季平此番言語,句句皆是金石良言,必可解決川南禍患,主公還要深思才是。”
孫策沉吟不決,問賈詡道:“文和先生何以沉默不語,不知先生有何建議可以教我?”
賈詡笑道:“在下的建議主公定然不納,也就不必說了。”
賈詡的仁慈隻會有選擇的給予自己轄下的子民,至於其他,是否能夠被看作是人就值得商榷了,何況南蠻。孫策笑著搖搖頭,轉向周瑜問道:“公瑾以為應該如何處置南蠻?”
“江州一戰後,首惡孟獲既誅,南蠻元氣已滅,誌氣已衰,百年之內斷難恢複,縱有小患,不傷大局,小弟以為將其遷居蜀中並無不妥之處。”周瑜答道,“隻是遷置南蠻之事,不宜操之過急。依小弟之見,不如仿照山越舊例,先行開放雲南轄下臨近南蠻部落的郡縣,允其生活通商,同時逐漸改變漢民對待南蠻部落的方式,宣傳南蠻的禮儀和傳統,並授予他們謀生的技能。對其部落首領,可遴選威望素著者入朝為官,以示恩寵。”
呂凱見孫策頻頻點頭,心中暗歎一聲,已明孫策的心意,加之周瑜的建議確實有可取之處,並非不切實際的紙上談兵。呂凱於是出列道:“主公既然決議如此處置,在下不敢異議。待主公入主成都,在下求為雲南太守,左手綏靖右手鐵血,為主公平撫南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