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以戰求和(1 / 2)

建安九年八月初,孫策一日之內連發數令,免除治下州郡所有賦稅徭役,各地以縣為點設立賑濟糧棚,治下除與田畝有關之在建工程一律停建,各級衙署大幅裁剪開支,官吏俸米減半。一係列的措施雖然緩解了災情,卻也幾乎清空了州郡府縣的糧米庫存。

在孫策為了賑災忙的人仰馬翻時,曹操秘密引兵經宛城出武關向北,進駐長安。八月中,馬騰再次發兵進犯長安,此時恰值秋高馬肥之季,正是西涼騎兵用兵的最佳時機。

建安九年八月二十日,夏侯惇、夏侯淵引一萬虎豹騎自河北馳援長安。兩人入城後不解甲胄,親至府衙請見曹操。

曹操笑著看向兩人道:“元讓、妙才遠來辛苦。如何,這一路走來可還舒心?”

夏侯淵正色直言道:“並不舒心。末將二人憂心前線戰事,心急如焚。”

曹操不再說笑,回身看向掛在堂中牆壁上的山川河流圖問道:“你們是否收到了什麼軍報?”

夏侯惇搖頭道:“軍報倒是沒有,隻是一路上見到逃難的平民已經不少了,是以猜測前方的戰事緊急。”

曹操指點著地圖道:“風雨欲來而已,馬騰的主力尚在千裏之外,日夜奔襲也要五日方能兵至長安城下,此時來的是充作前鋒的兩萬西羌騎兵。”

夏侯淵驚詫道:“羌兵?西羌竟然為馬騰所用!”

“馬騰戍邊多年,與西羌素有來往,今年年初又與其互質子侄,得其相助並不出奇。”曹操略作沉吟,接著道:“前日彙集眾人議及軍務,典韋、仲康等一眾將領皆欲引兵與西羌在長安城外決戰,以挫敵銳氣。我思忖再三,沒有答允。”

夏侯惇不解的問道:“主公為何不允?末將以為這條方略極有見地。”

“我此次集結的總兵力勉強不過十萬兵馬,除你二人帳下的虎豹騎,剩餘的騎兵不足一萬,且戰力裝備參差不齊。數萬人的騎兵對衝,即便能夠全殲來敵,我方損失必重,之後還怎麼同馬騰劉備的十萬主力打。”曹操歎道,“能否平定西涼,關鍵在於馬政。中原養馬不易,虎豹騎是我多年嘔心瀝血積累得來,若有折損,傷筋動骨,我方數年之內將再無成建製有戰力的騎兵。”

夏侯惇建議道:“或許可以不動用騎兵。主公一向以步破騎,以八萬步兵對陣兩萬騎兵,絕無不勝之理。”

曹操搖頭道:“元讓沒有明白我的意思。兩萬羌兵不在我的眼裏,我此時想的是與馬騰的決戰。馬騰此番東侵帶來了五萬騎兵,十萬匹戰馬。西涼騎兵不比烏丸,無論在裝備上還是戰力上都遠勝之,所以此番即便取勝也是慘勝,更無需指望全殲敵寇。”曹操頓了頓,接著道:“西涼通訊不便,一封探報輾轉數月方能到得手中,還能剩下多少參考價值?如今西涼是怎樣一番光景,馬騰若敗,多久可以恢複元氣再度南下,我們皆不清楚。況且敵軍若敗,數萬潰軍西竄,長安西北將立時變作人間地獄,經此一劫,我這些年與民休息的成果將蕩然無存。所以這一仗無論勝負,我們都算是輸了。”

夏侯惇猶豫道:“這……如何是好?”

曹操疲憊的按了按額角道:“我與奉孝、元常、文若等人商討多日,議決此番以不大動刀兵退敵為上。”

夏侯淵皺了皺眉道:“不動刀兵?主公的意思莫非是要求和?”

曹操默然不語,似有默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