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痛失奇佐(2 / 2)

“主公一世英雄,何故做此兒女之態?當年主公不以臣身份卑微,見識淺陋而輕臣,時值隆冬侍立於草舍之外數月之久,知遇之恩曠古絕今。臣一介腐朽之才,今生能侍奉主公左右,已是了然無憾。”回想當年的情景,張紘的眼中又現出光彩。

孫策拭去淚水道:“先生切莫如此。先生柔克,子布純剛,皆是我的臂助,先生若有不幸,如同斷我一臂。我事先生如師如父,不敢無禮,今日卻顧不得這許多了。子綱先生,我命令你要好好活著,這是軍令,不可違逆,我命令你好好活著,好好活著……”

“主公不是無禮,而是無理了。主公雖能經營天下,略有四海,卻不能起死回生。”張紘穩了穩心神,“主公不必如此悲戚,臣聞人年五十,不稱夭壽,今臣五十有四,死複何恨?臣雖然壽元已盡,然則有子布公瑾等人襄助主公,無論治軍用兵,抑或治化天下,皆不足慮。”

孫策見張紘已現疲態,恐其多言傷神,當下撫著他的背勸道:“先生乏了,不要多說話,不如休息一會,這些事情以後再說與我不遲。”

張紘抓住孫策的手臂,執拗的搖首道:“臣恐怕沒這麼多時間了。趁著心思明白,臣還有事情要說與主公。這件事情不說清楚,臣死不瞑目。”

孫策點頭道:“好,先生請說,孫策恭聆教誨。”

張紘聲微氣促的道:“主公精於武事,戰場之上兩陣之間,勝負成敗靠的是令行禁止殺伐決斷,然而政事卻與之相反,朝堂之上治政之間,治國行政靠的是集思廣益各盡其職。自古為君者無聖人,秦始皇帝天縱英才,卻曆二世而亡國,孝武皇帝威播四海,晚年卻因朝政崩壞百姓困苦而下罪己詔,以一人治天下,雖仲尼複生亦不能為。上古三皇之治,本朝文景之興,皆非一人之治。故而為君者不可獨裁專斷,以眾人治天下,方能持久。主公是武略之主,萬不可以治軍之法治國,軍中若有人不遵將令,可斬之立威,朝中如果直臣犯顏進諫,請虛心雅納,否則治事之人唯唯諾諾,進言之士戰戰兢兢,君子不行,小人生焉,如此天下必亂。先秦趙武靈王之鑒在前,主公不可不察……”

“先生教誨,當銘肺腑。”孫策含淚道,“先生請安心將養身體,我還等著先生病愈後輔佐我平定天下。”

“臣福薄,恐怕看不到主公經略天下的那一天了……”帶著無限的悵然,張紘緩緩的閉上了雙眼。

建安十二年六月十二日,東吳長史張紘薨逝於成都,享年五十四歲。孫策悲慟不已,執子侄禮掛孝,親扶靈柩安葬於成都,孫策痛哭致祭,諡號明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