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戰時八路軍辦事處有何作用(1 / 1)

抗戰時八路軍辦事處有何作用

黨史

作者:楊津濤

抗戰時期,八路軍除在國民政府所在地南京、武漢、重慶,還在後方各省或戰區首府,如西安、長沙、桂林,以及淪陷區香港、上海等地開設辦事處。然則,“八辦”的具體工作是什麼呢?

扼要言之,八路軍駐南京、武漢、重慶辦事處最為重要,一是作為國共交涉的管道,保持延安方麵與國民政府聯絡的暢通;二是及時向國民政府分享情報、通報戰況、領取軍餉。八路軍獲取的日偽軍政情報,每月通過辦事處向國民政府彙報一次;同時,國民政府也將《敵情通報》等下發辦事處。領餉方麵,如1937年9月-1938年10月,武漢辦事處曾向國民政府領取軍餉655萬元法幣、槍炮730多支(門)、彈藥1300多箱、服裝4.6萬套、藥品3.5萬箱,以及多批其他軍需品。

除溝通國共及情報工作外,八路軍駐各地辦事處往往還兼有統戰任務,組織救亡團體、號召民眾募捐、爭取各界人士。

比較特殊的是新疆辦事處,對外稱“南梁第三招待所”,乃是為保持一條莫斯科與延安間的交往通道而設。除從蘇聯購買物資外,中共幹部周恩來、任弼時、王稼祥等,及越南共產黨總書記胡誌明、日本共產黨總書記野阪參三、共產國際駐中國的軍事顧問李德,往來中蘇間,也由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接送。

因國民政府限製中共公開活動,中共中央將國統區的中央局或中央分局,設在八路軍、新四軍駐各地辦事處內。如長江局設在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內,以至後者的工作“遠遠超出了它表麵的活動範圍”。

(本文選自:文史博覽·文史2015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