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與老齡化困境做鬥爭(1 / 3)

日本與老齡化困境做鬥爭

國際

作者:胡澎

2015年6月,日本民間團體“日本創成會議”在厚生勞動省的統計基礎上估算出,到2025年,東京圈(包括東京都、埼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內居住的7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為572萬,比2015年增加了175萬。屆時東京圈所需看護床數約為46萬張,而2015年僅33萬張,因此,2025年將會有13萬張床的缺口。75歲以上有看護需求卻進不了看護機構的老年人將成為“看護難民”。該團體因而建議老年人群體搬離東京圈,去異地養老。該報道令日本民眾對日益嚴峻的老齡化現狀更加憂心忡忡,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擔心將來老無所依。

日本大都市的老齡化現象著實堪憂,一些中小城市與農村地區的情況也很嚴峻。人口銳減,商業街凋敝,城市活力不足,缺少發展後勁。老齡化導致勞動力人口減少,企業成本上升;醫療費用劇增,社會負擔加重;儲蓄率遞減,資金供應趨緊;養老保險入不敷出、製度難以為繼等。不可否認,老齡化問題已成為製約日本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給日本的綜合國力、社會結構、經濟發展和人才培養等帶來諸多負麵影響。能否順利走出老齡化困境,對於日本“大國夢”的實現是一個巨大考驗。

“護理地獄”與“孤獨死”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按照聯合國的標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7%的社會被稱為老齡化社會,比重超過21%的則被稱為超老齡化社會。日本最近公布的2014年版《高齡社會白皮書》表明,截至2014年10月1日,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口有3300萬,占總人口的26%,創曆史新高。

日本人口老齡化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平均壽命的延長。2013年,日本男性平均壽命為80.21歲,女性平均壽命為86.61歲。據預測,日本人的平均壽命還將延長,2060年將達到男性84.19歲,女性90.93歲。二是少子化的進展。日本的生育率(每位婦女一生平均生育的孩子數——編者注)處於不斷下降的態勢,進入21世紀以來更是一路走低(2013年稍稍回升至1.43個)。少子化與日本女性日趨嚴重的不婚、晚婚、不願生育等現象有直接關係。生育率下降使14歲以下少兒人口數量和比重減少,老年人口的數量和比重就相對增加了。三是國民收入水平上升,營養價值高的食品得到普及,國民身體健康,特別是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有了很大改觀。四是社會保障製度的建立和健全。1961年,日本建立了“國民皆保險”體製,把長壽化現象進一步向前推進。五是醫療技術、公共衛生水平的提高。隨著新技術和新藥品的開發以及新醫療器械的製造,一些困擾人類多年的疑難病症被逐一克服,長壽化現象日益突出。六是戰後日本第一次“嬰兒潮”出生的一代人即“團塊世代”已陸續退休,進入了老年人口行列。

近年來,日本以65歲以上老人為主的老齡家庭數量增長迅速,家庭成員對患病老人特別是長年臥床不起老人的照料和護理負擔日益沉重,日語中甚至出現了“護理地獄”的說法。目前,家庭中低齡老年人看護高齡老年人的現象十分普遍,其中護理者以女性為主,占68.7%,且大多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護理者因負擔沉重導致心情沉悶,患抑鬱症情況屢見不鮮。而隨著老齡化的進展,患癡呆症的老年人數增長速度較快。對他們的日常生活照料和身體護理給家庭成員以及同居者造成很大的負擔。一些實施護理的家庭成員自身也罹患此症,逐漸成為一個新的社會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另外,隨著需要看護的老年人數量的持續增加,醫療機構看護人員的缺口正在不斷地被拉大。

目前,日本有很大一部分獨居老年人得不到應有的照顧和陪伴。近十年來,獨居老年人因無人照護,在居所內突發疾病導致孤零零死亡的“孤獨死”事件頻頻發生。東京都監察醫務院的統計表明,2013年,東京23區範圍內65歲以上獨居老年人死於自己家中的人數高達2826人。一家管理著75萬戶租賃住宅的機構的統計表明,獨居者死亡超過一周後被發現的事件數量(排除自殺和他殺)在2013年為194件,其中死者是65歲以上老年人的有12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