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設可能存在的最大風險(2 / 2)

北京副中心建設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人民論壇:當前通州區被定位為北京的行政副中心,對於這一功能定位,您如何看待?

陳秀山: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將北京的副中心打造成單一的功能區不太現實,因為單純的功能區擁有眾多的弊端,不是一座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樣的功能區最後往往變成了和外界缺乏聯係的孤島,導致其中的居民隻能到中心城區享受城市的服務功能。

我認為,有一條思路值得深入探討,那就是將通州區打造成為“綜合性、多功能”的城市管理中心。通過將中央政府的部分非核心機構和北京市政府的大部分機構遷入通州區,帶動一部分科技、教育、金融、文化、醫療機構等新興服務業入駐通州區。這裏所說的“綜合性、多功能”,指的是通州不僅要承擔北京的一部分政治性的功能,而且還要承擔一部分中心城區不宜承擔的管理職能,比如文化、金融、國際交往等方麵的功能。

人民論壇:在北京市副中心的建設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陳秀山:建設北京市的副中心,絕不僅僅隻是簡單的搬遷,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工程,需要在空間選擇、交通布局、基礎設施的供給能力等方麵做好規劃,還需要在副中心和中心城區的聯絡和互動方麵做好安排,否則一旦中心城區的許多機構和單位遷移出去,而這些機構和單位的員工家庭仍然集中在中心城區,這樣就會帶來更多新的移動性人口。

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建設需要相關政府部門的決心和決策,也需要合理細致的規劃,其中最大的風險就是規劃不合理。我的擔憂就是,未來如果隻是象征性地往通州區遷入一些機構和單位,那麼北京市副中心的建設就沒有成功,反而會給中心城區和通州區之間帶來更大的交通壓力。北京建設副中心,應當是經過慎重討論和規劃之後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貿然倉促行事,期望在短時間內完成和解決所有問題,那麼肯定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還可能會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

對於北京的副中心建設而言,可能並不存在唯一的最優選擇,任何選擇都有正麵和負麵的效應,能夠達到相對較好的效果已是難能可貴。副中心的建設也是一個利益權衡的問題,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和勇氣。如果能夠下定決心,破除利益阻隔,從城市長遠發展和百姓切身利益出發,那麼千家萬戶的生活將因此而受益。(人民論壇見習記者:張寒)

(本文選自:人民論壇2015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