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在這裏“補鈣”“強身”
關注
作者:陳融雪
河南省固始縣縣委書記曲尚英正等待組織的安排。按照全國縣委書記輪訓計劃,他將在2017年底之前首次進入中央黨校學習。
中央黨校是中共幹部教育培訓的最高學府。每當黨和國家有重要會議時,各地省委書記都會來此學習研討,最高領導人也會出席。
曲尚英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目前最希望學習的是“四個全麵”的相關理論。
自2015年春季開學之後,中央黨校組織了高水平的教授陣容,以研討式授課為特色,全麵開講“四個全麵”。
這個陣容中,包括戴焰軍、卓澤淵、高新民、田應奎等學者,他們分班講授“全麵從嚴治黨”“全麵依法治國”和“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論述。據說,“全麵深化改革”因涉及全局,因此糅合於其他各門課之中。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導論”,則由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兼哲學部主任韓慶祥講授。
戴焰軍在中青班講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麵從嚴治黨的重要論述”。他在中央黨校授課20餘年,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中宣部馬克思主義研究與建設工程專家組成員、全國黨建研究會副秘書長。
高新民此次在省部班講授“全麵從嚴治黨”。她曾任黨建部原理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執政黨建設基本問題和黨的建設史等。
“十八大後,中央承前啟後,提出了很多新觀點、新思路、新部署。我們主要是把中央文件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做成講稿發給大家,引導學員們研討。”她說,“學員會依據自己的工作實踐開展討論,相比而言,省部班學員探討的理論性更強,更宏觀。”
“從政治家的角度培養縣委書記”
在習近平的直接關注下,全國每一位縣委書記都將在中央黨校學習兩個月。
戴焰軍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中央黨校的辦學格局,由以往隻是負責地廳級以上領導的培訓,變為省部級、地廳級、縣委書記等三個層級。”
對此,張希賢認為,中央黨校素有政治家搖籃之稱,此次將縣委書記納入中央黨校的培訓體係,“意味著中央決心從政治家的角度培養縣委書記”。
郡縣治,天下安。
事實上,中央黨校早於2000年開辦過縣委書記進修班,當時每期200多人,學習時間半年。
2008年十七屆三中全會後,中央黨校對縣委書記進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培訓。
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央黨校校長習近平,在那次培訓學員代表座談會上指出,縣委書記在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中有重要作用和重大責任。
而在六年後的中央黨校首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座談會上,習近平以總書記的身份出席並強調縣級政權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更寄語縣委書記們“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這次輪訓,縣委書記們一入校就拿到了全校的教學計劃,與廳局級幹部、省部級幹部一樣係統學習,聆聽中央部委領導、國內學術權威的講座。根據中紀委要求開設的“當前查辦違法違紀案件的形勢和任務”課程,縣委書記也一樣要學習。
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縣委書記張愛平,是中央黨校第三期縣委書記研修班的學員。他告訴本刊記者,中央黨校校長劉雲山在開學典禮上關於政治生態的論述令他難忘,而每周五上午的形勢與任務報告都會請部長來講課,有助於基層幹部了解中央大政方針。
每期200多名縣委書記入學,讓廳局班宿舍“供不應求”。因此,匡勝搬到了省部級學員宿舍12號樓。
匡勝是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副院長。2015年3月,他來到中央黨校參加第64期廳局幹部進修班,為期兩個月,學習主題為“黨的建設科學化”。
與他同班的53位同學,分別來自國家保密局、共青團中央、國務院三峽辦、中糧集團等機構。同期開班的有3個省部班、4個廳局班和1個縣委書記研修班,以及中青一班、中青二班、民族班和全國黨校係統教研與管理培訓骨幹研修班等。
黨性教育超總課時20%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反複強調中共黨員幹部要補足精神上的“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黨校校長劉雲山要求,黨性教育“教學加時”——每個主體班的“黨性教育單元”要超過總課時的20%。
而此前,就全國黨校係統而言,黨性教育課占總課時的比重,培訓類班次不到10%,進修類班次不到5%。
目前,中央黨校的“黨性教育單元”內容包括:中國共產黨的奮鬥曆程和優良傳統,中國共產黨老一代革命家的人格風範,群眾路線與調查研究,中國傳統官德,以及黨政幹部違法違紀大案要案分析。
在全國黨校係統第六次教學改革研討會上,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何毅亭提到:不少學員反映,目前黨性教育有“三多三少”,即“宣講式的課程多,警示性的課程少;激動一陣子的多,銘記一輩子的少;浮在表麵的多,入腦入心的少”。
從教學內容上看,群眾路線教育與警示教育是最值得關注的兩個領域,中央黨校在教學方式上也有更多探索與創新。
比如“提高領導幹部的群眾工作能力”,在匡勝此次的學習中是以案例教學的形式出現。具體的案例是甕安事件。
2008年6月28日,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甕安縣發生群體性事件,縣公安局、縣政府和縣委大樓受到衝擊。事發緣由是一名中學女生非正常死亡和當地警方涉嫌不公正暴力執法引起群眾不滿。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則是在開礦、拆遷安置中,群眾利益受損,而一些幹部處理這些問題的手法粗糙,激化了雙方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