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1日在廣東省汕尾市發生的烏坎村事件,則出現在第64期“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廳局班的案例教學課堂上。
“群體事件原本是有預兆的。”匡勝對本刊記者談起他的學習心得,“起初網上流言風傳,可能大家還不在意,但在互聯網時代,這些都可能迅速釀成災難。”
與此相配套,他的課程表“重大問題與重大決策”單元相應開設了“執政黨與網絡空間治理”和“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科學領導”。
後者是匡勝最感興趣的課程,授課者正是戴焰軍。
戴焰軍對本刊記者說:“相信群眾的同時要注意,我們黨還有一個責任就是教育、引導、組織群眾,這兩個方麵要統一起來。把握好火候和度,就是做群眾工作的最高境界。”
打造學員智庫
匡勝是第二次經中組部安排到中央黨校學習。在他看來,與5年前相比,中央黨校的教學更具國際視野,更注重研討執政規律。
譬如,安倍晉三、奧巴馬等都成為中央黨校課堂上研討“互聯網時代如何引導民意”的典型案例。
安倍晉三借助遊戲“安倍蹦蹦跳”影響民意,奧巴馬利用互聯網宣傳爭取選票。
“在互聯網時代,占領輿論陣地要有頂層設計。”匡勝說,“比如美國打伊拉克就是先講伊拉克政權的非法、暴政和人權問題,營造氛圍,後來全體議員一致通過。”
“以前我們通常是先作決定,後解釋。現在已經有了變化和進步。比如反腐,‘大老虎’最終落馬的時候,人們都認為是意料之中的事。”他說,“在重大改革中如何穩定民心?營造氛圍、把握時間節點曝光信息很重要。”
為了提高執政能力,中青班的每位學員還要上講台分享自己的工作實踐。
在中青一班學習的浙江省婦聯主席勞紅武告訴本刊記者,她分享的是浙江省婦聯發展來料加工、幫助婦女居家增收的經驗。
與她同班的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許昆林(2015年5月兼任固定資產投資司司長),分享的則是中國反壟斷的意義與進程。許昆林介紹,中央黨校提倡教學相長、學學相長。
而按照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何毅亭的設想,將利用學員這座富礦,打造高端智庫。
“現在的廳級官員不少擁有碩博學位,他們不僅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有些還是某個領域的學科權威。”中央黨校教授嶽亮是北京師範大學博士,2012年進入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他告訴本刊記者,“有一次走進課堂主持一個教學,坐在我身邊的學習委員,就是我在北師大讀書時的校長。”
嶽亮說,在中央黨校授課的壓力與挑戰都很大,尤其是在中青班,“學員很年輕,思維活躍,敢想敢說,學習要求高。如果你的觀點不能說服他,或案例不夠典型,會和你公開‘叫板’。”
很難說哪一次“叫板”最尖銳,但最有趣的“叫板”是“文化專題班”上——據說有學員在課堂上即興賦詩,幸好教員現場作詩回應,方才鎮住了場。
讀懺悔書看反腐劇
“黨政幹部違法違紀大案要案分析”亦成為中央黨校“加強黨性教育”的一項探索。
何毅亭在2014年12月全國黨校係統第六次教學改革研討會上進一步要求,“既要進行正麵的引導教育,也要開展好反麵的警示教育;既要講黨的光輝曆史和優良傳統,講老一輩共產黨人的道德風範與人格追求,又要剖析黨員幹部違紀違法的典型案例,加大思想震懾力度。”
為了“真正震撼心靈,觸及靈魂”,中央黨校編印了《近年來高中級幹部違法違紀典型案例》,作為內部教材。厚厚一本白皮書,收錄了17個省部級和20個地廳級落馬官員的違法違紀案例和懺悔書。
第一個出場的是江西省原副省長胡長清。他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個被判處死刑的省部級高官,於2000年3月8日被槍斃。
南京原市長季建業的案例也被收錄其中。他在懺悔書中這樣寫道:“2013年10月16日,當中紀委同誌宣布決定對我立案審查時,一聲驚雷大廈傾,我從人生的巔峰一下子墜入萬丈深淵。”
他痛心疾首地剖析自己是“私念一箭穿心”,“放鬆自我約束和對家庭管束”,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移位”,“害了自己。”
“這本書的每一個案例我都認真看了。”許昆林告訴本刊記者。
許昆林目前所任的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一職,因前兩任司長的落馬被戲稱為“天下第一司”。而他的調任亦被稱為“臨危救火”。
“看完書心情沉重”的匡勝,則以一個“教育者”的身份進行了思考。“我們有的幹部能力很強,卻令人扼腕地淪落為腐敗分子。這些幹部也都是在我們的黨校學習過的,有些人我近距離觀察過,他們學習是認真的。難道說是學習沒效果嗎?或者說他們是在演戲嗎?”
他的思考是:如何淨化政治生態?
2015年4月16日晚,全體學員在中央黨校禮堂觀看了廉政題材豫劇《全家福》。“不少學員掉下了眼淚。”匡勝說。
該劇導演張平告訴本刊記者,“我們沒有展現主人公犯罪的過程,而是突出了他犯罪以後家庭成員的痛苦。希望這些情節,能像一根針一樣紮到一些人心裏。”
“不能忘了為什麼出發”
近年來,中央黨校積極探索與井岡山幹部學院、延安幹部學院和浦東幹部學院等機構合作,利用當地特色資源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