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2015年春季開學的中青一班,共計半年的在校學時中,就有一周的課程在三所幹部學院。其中,過半的學員選擇了到井岡山幹部學院,重走“挑糧小道”,重溫入黨誓詞,重唱革命歌曲。
井岡山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梅黎明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自2005年正式開班以來,該院每年與中央黨校都有四五次為期一周的合作辦學。
按照中央黨校的教學要求,所有主體班的學員都須進行黨性分析。中青一班便將其放在了井岡山幹部學院學習第五天下午的“分組討論”課堂上。學員們要結合學習和自身工作實際,談談如何做一個“信念堅定、為民服務、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幹部。
分組討論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司長衣雪青感慨:“我們不能走得太遠,忘了為什麼出發。看看我們在井岡山時期如何做群眾工作、深入調研,這正是共產黨的血脈與精神。”
在井岡山的教學,正是試圖解決中國共產黨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的問題。
“我們的信仰回歸了。”國務院扶貧辦國際合作和社會扶貧司司長李春光告訴本刊記者,“現行的‘八項規定’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一脈相承,而民主生活會更是我們的優良傳統和自我淨化的武器。我們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習近平將共產黨人的信仰,形象地稱為“總開關”。
李春光認為:“信仰不是口號,是踏踏實實為人民服務。”
學習紀律是一道紅線
每天早上6:30,當一些同學起床集體練習太極拳的時候,匡勝決定多睡半個小時,然後去二號餐廳吃早飯,由此開始一天的學習。
多數的課程是8:30開始,也有的課程在9:00開始,如每周五上午,全體學員集體參加、憑證入場的“形勢與任務”報告。
下午的課程基本上都是14:30開始,每周三下午還有例行的“當代世界”報告——當代世界經濟、當代世界科技、當代世界法製、當代世界政治、當代世界軍事、當代世界思潮和當代世界民族宗教等。
晚飯散步後,可以選修19:40開始的課程:“領導幹部心理調適”“中醫養生與保健”“走進音樂世界”,或者電影欣賞,如《走近毛澤東》,還有巴西電影《上帝之城》。
中央黨校的學習生活十分充實。
以匡勝為例,他在兩個月的學習期間,將認真閱讀十幾本書和材料,圍繞8個問題進行4次小組研討、2次雙向交流,分別完成一篇不少於2000字的學習小結,一篇不少於3000字的個人論文,一篇不少於5000字的課題報告,並最終進行一小時的報告答辯。
“要在中央黨校順利畢業,除了學習總結和課題報告答辯要過關,學習紀律更是一條紅線。”匡勝告訴本刊記者。
在中央黨校學習,每個班都有中組部派駐的聯絡員,全學時跟班。
而中央黨校進修部亦給每個班次安排了組織員,負責協調、監督學員的各項活動。
進入黨校培訓的每個學員,都建有學籍卡,上麵會詳細記錄其表現。表現不好的,可能被責令退學或受到處罰。國家檔案局政策法規司原副司長範悅,就是在中央黨校學習期間,因紀英男醜聞被責令退學。
“請假一天或兩天由組織員批準、黨校備案,請假3天以上就需要黨校批準。累計請假5天以上的就視為自動退學,不發畢業證了!”匡勝說。
原則上,學員一日三餐都要在黨校食堂刷卡就餐,哪頓飯沒有刷卡記錄,要向組織員作出說明,並在支部範圍內通報。
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在同中央黨校首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座談時曾問學員:“沒出去吃飯吧?”引起現場一片笑聲,福建東山縣委書記黃水木當場答道:“沒有,我們很嚴格。”
習近平笑著說:“老婆孩子來了,出去吃吃也沒什麼。”
來這裏不會迷路
習近平曾嚴厲批評:“有少數幹部把進黨校學習視為‘認認人、養養神、串串門’的機會,把很大精力和時間用在社交活動上,使黨校這樣一個本來應該充滿學習、研討、探索氣氛的地方,成為少數學員‘公關’、‘社交’的場所,在社會上產生了不好的影響。”
中組部2013年發布的《進一步加強學員管理的規定》明確要求:學員不得外出參加任何形式的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和娛樂活動。不得接待以探望為名的各種禮節性來訪。學員之間不準以學習交流、對口走訪、交叉考察、集體調研等名義互請旅遊。
其中第八條規定:學員在校期間及結(畢)業以後,一律不準以同學名義搞“小圈子”,不得成立任何形式的聯誼會、同學會等組織,參與者予以通報批評;對結(畢)業後的學員,由有關部門嚴肅查處。
對此應如何理解?匡勝認為,“中央反對的是利用同學關係在幹部任用、人事安排以及子女入學、就業、經商等方麵相互提供方便、謀取私利。要以健康的心態來看待中央的規定,正常的同學交往,中央從來不反對。”
每天晚飯後,不少學員都喜歡沿著中央黨校校園裏的大道散步。走完兩圈,剛好一小時。
微風拂麵,水波粼粼,湖心島上一座四柱三間的牌樓,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牌樓。乳白色的玉石柱基,五彩的重簷鬥拱,金色的琉璃瓦,飛簷如翅。
“大家都說,來這裏不會迷路。”匡勝對本刊記者說。
(本文選自:瞭望東方周刊2015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