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澳海上力量合作及對中國的影響
軍事
作者:王校軒
在世界謀和平、求發展的大趨勢下,2011年美國不合潮流地推出所謂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而構建美日澳安全小三角則是”亞太再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7月,美澳“護衛軍刀”聯合演習將首次邀請日本參加,包括海上作戰、兩棲登陸等,美國試圖把日本和澳大利亞作為西太平洋北南兩個基點,為打造“亞太再平衡”提供支撐,這必將對中國及亞太穩定產生嚴重的負麵影響。
美日澳海上力量合作針對中國的意圖明顯
美國從領導世界出發,長期奉行全球戰略,圍繞西、中、東三條線進行部署和經略。西線即歐洲,是美國戰後長期的經略重點,以蘇聯為主要戰略對手,隨著蘇東分崩離析,西線這一重點逐漸從美國的視線中移開;中線即中東,是美國冷戰後尤其是“9·11”後的經略重點,以恐怖主義為戰略對手,美國對此是不得己而為之;東線即東亞(或西太),是美國冷戰後試圖確定的戰略重點,並以中國為遏製對象,但因反恐戰爭拖累未能如願。中東反恐戰爭結束後,美國重拾戰略重點向亞太轉移的構想,並使用了所謂“重返亞太”的提法,當遭到廣泛質疑和批評後改稱“亞太再平衡”,但其戰略企圖沒有改變。
美國政府矢口否認“亞太再平衡”是針對中國的,但是“亞太再平衡”戰略以防範和遏製中國為主要目的是確定無疑的。首先,美國認為,亞太地區大國特別是中國不斷上漲的地區和國際影響力極大地挑戰了美國權威,美國必須強化對地區大國尤其是中國的防範與遏製,抵消中國等大國的影響,主導地區規則和秩序的構建與發展,維持其亞太主導地位,進而鞏固其世界霸權。當然,美國“亞太再平衡”在防範和遏製中國的同時,也有防範俄羅斯、威懾朝鮮的意圖,並且希望將這些國家限製在其主導的亞太體係框架內。同時,美國希望通過控製日韓及東盟主要國家、加強對印度的影響力,保持美國主導下的亞太秩序平衡與穩定。其次,美國極力推動不包括中國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的建設,企圖重構以美國為核心的亞太經濟合作機製,藉此分享亞太經濟快速增長的紅利,弱化中國在構建亞太特別是東亞區域經濟合作機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國經濟對於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在重獲亞太經濟主導權的同時複蘇美國經濟。再次,美國加強以中國為主要戰略對手的亞太軍事部署,強化美日、美韓、美菲及美澳軍事同盟,明確提出以中國為主要作戰對象的“空海一體戰”構想,並對中國實施大規模的偵察監視以及軍事威懾活動。
在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的背景下積極構建的美日澳合作,不可能脫離“亞太再平衡”遏製中國的戰略預想。美日澳三方曾發表聲明,反對可能改變東海現狀的“強製性或單方麵的行動”,呼籲南海爭端各方避免采取破壞穩定的行動。更有甚者,美日澳三國防長發表聲明,要求中國停止南海造島。澳大利亞防長發出信號,將和美日等國一起反擊中國的南海造島計劃。凡此言論,針對中國的意圖不言自明,路人皆知。
美日澳海上力量合作中各方戰略目的有區別
對於美國來講,在亞太遏製中國主要基於美日聯盟。因為在亞太,日本實力最強,且與中國存在主權和權益嚴重爭端,美國利用日本與中國業已存在的矛盾,竭盡全力把日本打造成為遏製中國的馬前卒,借用日本這顆重要棋子積極推行所謂的“亞太再平衡”;而日本積極配合美國遏製中國,企圖打著“中國威脅”的幌子,實質性推行恢複“正常國家”戰略。可謂是美日一唱一和,沆瀣一氣。美國盡管也拉攏其他國家,但由於地緣政治和綜合實力等原因,有關國家不大可能成為美國遏製中國的支柱,敲敲邊鼓倒是有可能。
澳大利亞也是美國企圖打造的遏製中國的一個棋子,但澳大利亞究竟能在美日澳合作中發揮多大作用需要認真分析。澳大利亞在地理上與中國相距較遠,與中國不存在主權和權益爭端,曆史上也無恩怨。相反,澳大利亞與中國保持著良好的往來關係,盡管澳方政府有時發出不和諧的聲音,但中澳友好交往的主流沒有大的改變。據澳民調顯示,近八成的澳大利亞民眾認為中國是“經濟合作夥伴”而“非軍事威脅”,認為中國是最好朋友的人數多於認為日本是最好朋友的人數,對於中國和日本之間一旦發生軍事衝突,84%的人認為澳大利亞應保持中立。近期,中國和澳大利亞又簽署了自貿協定,這有助於促進中澳雙邊關係。所有這些說明,澳大利亞並沒有把中國作為戰略對手,參與美日澳三方合作的目的與美日有很大不同。基於此,可以認為,美日澳海上力量合作針對中國,但主要還是美日把中國當作戰略對手,受美日鼓噪澳方也許在做法上有所跟進,但戰略不會輕易改變。因此,我們應對美日澳海上合作進行仔細觀察,做出具體客觀分析,有區別地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