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積極參與地區安全秩序構建,塑造有利的戰略環境。隨著中國不斷崛起,周邊國家對中國綜合實力增長和未來動向的疑慮猜忌普遍日漸加深,進而選擇“經濟靠我、安全倚美”的策略,在安全方麵尋求與美國聯手對中國進行製衡。而美國正是看重這一點,在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過程中突出了安全這一抓手。因此,中國積極參與地區安全秩序構建,有助於同周邊國家建立戰略互信,消除周邊國家在安全問題上的擔憂,消解周邊國家的聯美傾向。在參與地區安全秩序構建過程中,中國應高度重視並做充分準備,避免因受美國擠壓而在地區安全合作機製中被邊緣化,甚至被排除在外。應積極參與規則製定的全過程,主動設置議題,推動地區安全秩序和規則的建立與改進。同時,應加強與澳大利亞以及周邊國家的安全合作,利用中國不斷發展的實力和影響力推動地區安全規則與秩序的構建朝著於中國有利方向發展,塑造有利戰略環境。在海上安全方麵,應積極通過海上安全對話、聯合軍演、艦艇互訪、人員交流等形式加強與周邊國家的軍事交往,主動展開雙邊海上安全合作,並逐步擴大中國在相關活動中的影響力,推動建立地區海上安全對話機製,從而進一步降低美國加強亞太軍事存在的合理性。
四是蓄力擇機,漸進改善戰略態勢。麵對被封鎖和圍堵的被動態勢,中國應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保持清醒的頭腦,客觀地進行分析。第一,我國海上方向環境複雜、矛盾尖銳、威脅嚴重。作為一個正在和平發展的大國,長期處於惡劣的安全環境之下,必將會嚴重製約和阻礙發展,特別是阻礙向世界強國的邁進,“兩條島鏈”的封鎖特別是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已經成為製約我國發揮大國作用和影響力的重要因素。改善海上戰略態勢不僅是一個關係國家安全的問題,更是關係到國家能不能成為世界強國的問題。第二,目前亞太總體形勢基本上處於可控的狀態,和平與發展是主流。當今一些重要矛盾並沒有引發重大危機,更沒有爆發戰爭,有些矛盾和問題已經通過政治外交途徑得到了緩解,促進了安全環境的改善。第三,目前中國還不具備從戰略上變被動為主動的經濟力量和武裝力量,改善我國海上戰略態勢是長期的戰略任務,不能急於求成,要服從於國家和平發展的大局。基於以上分析,改善海上戰略態勢,首先要積蓄力量,強化實力基礎。就安全而言,軍事安全是主要的,軍事力量極為重要,但海上安全環境的複雜性不是軍事手段完全能夠主導的,要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和製約,在發展和運用軍事力量的同時,必須發展和運用政治、外交、文化等綜合實力,從戰略上綜合統籌。其次要采取循序漸進、先易後難的策略。一些問題和矛盾涉及國家的重要甚至根本利益,它的解決往往要經過艱難曲折的對話和談判,解決我國海上方向問題特別是改善被封鎖的戰略態勢,要有足夠的耐心,要從最容易解決的問題入手,積小勝為大勝。再次要善於抓住有利時機。戰略環境複雜多變,既受國內形勢的影響,也受國際形勢的影響,我們要善於抓住有利於我國的時機,積極而穩妥地解決一些問題和矛盾。
責任編輯:葛妍
(本文選自:軍事文摘2015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