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欣賞是發掘潛能的鑰匙(1)(2 / 3)

這個孩子的事情也許是一個個例,但孩子身上的潛能是能被激發出來的,這隻需要我們對他們不斷地激勵、鼓勵和欣賞。套用一句俗語:“這個世界上沒有蠢材,隻有被放錯位置的天才。”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他們都能創造出奇跡,但是這事先需要把他們身上的潛能挖出來。用什麼挖出孩子的潛能呢?我認為最主要的就是欣賞。

父母對孩子的欣賞就是對孩子的一種信任和肯定、一種理解和溝通,更是一種激勵和引導,它能促使孩子揚長避短,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和進步。每個孩子都渴望來自他人的欣賞,特別是來自父母的欣賞,而欣賞也是一種愛的表現,在父母與孩子的欣賞與被欣賞之間,親子之愛會變得更加緊密和濃厚。

我記得鑫鑫在升學考試的那段時間還把大量時間花在籃球上,愛人對他的這種行為非常生氣,希望他把時間都用在升學考試上,為此父子兩人經常發生口水之戰,關係也一度鬧得很僵。

愛人抱怨說:“孩子這樣很容易玩物喪誌,馬上就要考試了,他還不好好複習,雖然說小學升初中沒有什麼擔心的,但萬一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以後可怎麼辦?小學就這樣,到以後考大學的時候,他還能專心嗎?”

我對他說:“既然你都說孩子升學考試沒什麼問題,我想他自己一定很清楚自己的實力,你要相信他啊!而且我通過這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每天他都會給自己固定的時間學習,為什麼不用欣賞和鼓勵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這種行為呢?”

愛人也覺得我說得很有道理,從我們談話結束之後,他每天果真不再對兒子說教,而是一下班就和兒子一起去小區的籃球場打球。剛開始鑫鑫還感覺很奇怪,以為愛人是故意催他回去學習,可是幾天之後,孩子就不這麼想了,愛人對他表示了充分的信任和肯定,而且稱讚他這麼小就會合理的安排時間,學會了勞逸結合。

正是有了愛人的欣賞和肯定,我發現在緊張的升學階段,鑫鑫表現得很輕鬆,而且學習效率竟出奇得高,最後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中學,數學竟然考了100分,以前他最高的數學成績也就是85分。

讓我感到最欣慰的是通過這次事件,愛人和兒子的關係變得親密了很多,兩人還因為打籃球培養了共同的興趣,有了很多共同話題。

父母欣賞孩子,既是對孩子寬容的愛的表現,同時也是對孩子信任的表現,有了父母的寬容和信任,孩子做事的時候就有了力量和自信,而且更會為了證明父母這種決定的正確,讓自己變得更加努力,從而最後取得的成績會遠遠高過他之前的能力,他的潛能也就被激發出來了。

我最後想對所有的父母說一句:“如果你愛你的孩子,就用發自內心的愛欣賞他吧!”

感受卡爾·威特的智慧

19世紀的德國有一個著名的天才,他就是卡爾·維特,他八九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夠自由運用六國語言,而且通曉植物學、動物學、化學、物理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的時候,他進了哥廷根大學,14歲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他23歲的時候,發表了《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他一生都在德國著名的大學裏擔任教授,人們的讚揚聲一直伴隨著他。

但卡爾·威特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神童,他幼年時曾被人們認為是有些先天不足的孩子,但是改變他一生命運的父親——老卡爾·威特卻從沒有放棄自己的孩子,他最常說的話就是:“對孩子來講,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即使是那些隻具備一般天賦的人,隻要采取的教育得法,也能成為非凡的人。”

我非常欣賞老卡爾·威特教育孩子的方法,而且他非常看重早期教育,他的教育理論是:“當孩子智力的光芒剛剛出現時,對他的教育就應該開始了。”這讓我想到了前不久看到的一個電視節目,具體什麼名字我已經記不清了,講述的是一個才幾個月大連話都不會講的孩子,竟然能認識幾百個中國漢字。

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個天才,專家給出的解釋是,極有可能是父母在生活中有意無意地給孩子一些暗示,雖然幾個月大的孩子還不會說話,但是他的腦中已經有了意識,那些父母特意指給他看的圖畫或者漢字就有可能像照相機那樣,在孩子的腦中存下記憶,等到父母以詢問的形式讓孩子選擇時,他就會依據腦中的記憶對正確的答案做出反應,而這在我們看來就有些像是天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