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像老威特說的那樣,對孩子的教育比孩子的天賦更重要,而他教育孩子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鼓勵和激勵,培養孩子的自信,開發出孩子的潛能。
他在《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說:“信心從何而來,來源於父母的有效誇獎,孩子需要誇獎,需要鼓勵,誇不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時也堅定了孩子的信心,隻有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培養孩子的自信,激發出他的潛能,就要在孩子平常的學習中一點一滴的細節處體現出來,我們可以看看老威特是怎麼做的。
老威特在教兒子學習語言的時候,非常注意孩子的發音,他從不教自己的孩子說方言、土語或者半截話,他教給孩子的每一個發音都是準確和清晰的。如果在教兒子的過程中,兒子的發音準確,他就慈愛地撫摸著孩子的頭說:“很好,說得很對。”假如孩子的發音不標準,他就轉身對一旁的妻子說:“你看,你兒子不會說了……”
於是妻子就會回答說:“怎麼可能呢,我兒子連那樣的話都不會說嗎?”聽了父母這樣的對話,小威特就被激起了拚命學習的勁頭。所以,當他還被母親抱在懷裏的時候,就能夠說一口流利的德語了。
老威特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是非常聰明、非常好的孩子。”每當孩子遭遇困難、挫折時,他總是用鼓勵的語言給孩子打氣,讓小威特重拾信心。
小威特剛開始練習寫作的時候,對自己的作文一點兒信心也沒有,當他拿著第一篇寫成的文章遞給父親的時候,心中忐忑不安,好像父親是能夠隨時給他判刑的法官一樣。
老威特讀完了兒子的作文,但他發現這篇文章相當糟糕,沒有邏輯,語言也不順暢,錯別字也非常多,就在他閱讀的過程中,小威特在仔細觀察著他的每一個細微動作。當小威特看到父親一直沉默不語的時候,心情非常低落,臉上也露出了憂傷的表情。
“兒子,你寫得非常棒,這是你的第一次寫作,已經很了不起了。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真的跟你沒法比,你比我強太多了。”老威特笑著對兒子說。
父親的話就像撥開烏雲的暖風,把小威特心中的陰霾吹得無影無蹤,而且整個人都變得很興奮。
幾天後,小威特又把自己的第二篇作文拿給父親看,老威特發現,這次兒子的作文水平很高,和第一次簡直是天壤之別。
這雖然看起來隻是老威特教育孩子的一個很平常的例子,但是像這樣的小事情卻是在他的教育過程中經常發生的,也正是有了一個個看似不起眼的鼓勵孩子的小事情,才成就了小威特輝煌的一生。
別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是隻拿來研讀和看的,最重要的是把它應用在自己的身上,孩子的天賦雖然不一樣,但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卻是大同小異的。老威特的教育方法給我印象最深刻,也使我覺得最有用的就是鼓勵,鼓勵是激發孩子潛能最有效的方法。
我從妮妮會說話的那天起,就開始有意地讓她認識英語字母,並且經常對她說一些最基礎、最簡單的英語單詞。
當她4歲的時候,就已經能說出一些簡單的英語句子,還能和我進行一些很簡短的對話。有一次,愛人出差回來,特意為她帶回來一套視聽的英語圖書,不過裏麵的知識相比較妮妮之前接觸的英語會比較有難度。
學習第一頁的時候,妮妮就顯得很沮喪,撅起小嘴說:“媽媽,這個太難,我學不會!”
我知道剛遇到新知識,孩子都會感覺有難度,這時候要想辦法增強孩子的自信,於是,我對女兒說:“這個對妮妮來說很簡單,昨天電視上播的英語小對話,妮妮不是都給媽媽翻譯出來了嗎?妮妮很厲害的,這本書我們可以跟著電視上學,妮妮很快就可以學會的,然後再翻譯給媽媽聽,好不好?媽媽的英語實在是太糟糕了!”
當女兒把第一頁的內容都學會的時候,我和愛人馬上衝她豎起了大拇指,稱讚她說:“妮妮真是太棒了,學得又快又好,發音也非常清晰準確,就和電視上的那個小朋友一模一樣!”
女兒的眼睛裏立即染上了興奮的神色,在之後的學習過程中也變得很主動、很有自信,而且她提前完成了我和愛人原先預想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