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欣賞是發掘潛能的鑰匙(3)(1 / 3)

而針對青少年崇拜偶像這一現象,遼寧師範大學的一位心理學教授給家長們的建議是:父母和孩子的交流要講究一定的方法,不要隻是批評孩子,更不要激化矛盾,而是要試著告訴孩子,明星也是伴隨著一路的努力成長起來的,成名的背後也有很多辛酸,要讓孩子看到明星鮮花、掌聲後的努力和奮鬥,不要讓孩子心裏有不勞而獲的想法。家長要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合適的偶像,不要一味地想入非非,要踏實努力地去做。

好奇心——撬起地球的杠杆

美國哈佛大學的榮譽校長陸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學校長論壇”上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欲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可見,好奇心是促使社會不斷進步的原動力,更是促進一個人不斷成長和拓展視野的能量源。

這個世界上最懂得欣賞“神奇”的就是孩子,因為他們的心靈總是容易被“神奇”的事物占領,並且總是想要探索自己所希望知道的一切,正是孩子的這種好奇心促使他們去發現自己生命中一個又一個的“奧秘”。

每年暑假,我都會帶著妮妮和鑫鑫回老家住一段時間,一是為了看望父母,二是希望兩個在城市待久了的孩子有機會接觸大自然,去了解一些他們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裏無法了解的事情。

孩子的天性裏都有一種好奇心的因子,它們會隨時隨地出現在孩子的生活中,因為孩子對身邊的陌生世界以及那些新鮮、神秘的事情總是充滿著求知欲和探索欲,所以他們看什麼總是帶著一雙好奇的眼睛。而鑫鑫就是那種好奇心特別強的孩子,所以一到老家,他整個人都閑不住,總是能有什麼事情“抓”住他的心。

有一次,鑫鑫看到我父親正在用一個罐子熬製中藥,非常好奇地湊到父親的跟前問:“外公,你在做什麼?”

父親說:“我在給病人熬藥啊。”

因為父親是一名老中醫,有時會用中國最傳統的中草藥為病人配製藥物,所以家裏有很多連我都叫不上名字的草藥。雖然小時候我也經常看父親給病人用陶罐熬藥,但是對於刺鼻的中草藥味我一直很敏感,也不願接觸更多關於這方麵的知識,大學也沒有按照父親的意願選擇醫學專業。但是鑫鑫好像對中草藥很感興趣,一直纏著父親問東問西,父親也非常樂意為他解答,從父親的眼中,我似乎看到了他當年看我時的那種期望。

我心裏雖不願鑫鑫成為父親下一個重點培養的“接班人”,但是我不想主觀地掐斷孩子的好奇心,而且能讓孩子多了解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中醫文化,獲取一些寶貴的知識,對他沒有一點兒壞處,如果孩子將來真的喜歡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我也是非常支持他的。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我開始用欣賞的眼光看待鑫鑫對中草藥的好奇心,並時不時地鼓勵他多去跟父親了解一些中藥的知識。剛開始,鑫鑫對一些自己從沒有見過的中藥很感興趣,而且成為父親熬藥時的小幫手。但是像這樣的情況並沒有維持多久,孩子的好奇心一旦不同程度地得到滿足,他們很快就會轉移視線,被另一個帶給他們更大好奇心的東西吸引住。

鑫鑫就是這樣,當他對父親的中草藥失去好奇心之後,就把自己的目光轉向了針灸,有時他會盯著父親屋子裏那張人體穴位圖看半天,連我都搞不清楚他的小腦袋裏在想什麼。

有一天,他突然拉著父親說道:“外公,我跟你學點穴好不好?”

我想可能是兒子平常看武俠電視的緣故,以為現實生活中真的有像“葵花點穴手”那樣的神功,所以他也想要學一學。無論孩子好奇心的出發點是什麼,最重要的是他有了探求和解答的欲望,而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這時候除了幫助孩子找到答案之外,還要試著讓孩子的這種好奇心再長久一些。

晚上,我和父親小談了一會兒,因為我知道男孩都有充當英雄俠客的想法,但畢竟他們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父親用太過深奧和專業的語言給鑫鑫講穴位知識,他一定保持不了太久的熱情,所以我建議父親就像小時候給我講《三國演義》那樣,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帶有故事性的語言給孩子講知識。

接下來的幾天裏,父親總是會利用十幾分鍾的時間給鑫鑫講穴位知識,同時還穿插一些常用的醫學小常識,在增長孩子見識的同時,也讓他學會了很多東西。而我總是會適時地出現,並誇讚兒子知道的醫學知識比我還多,並鼓勵他多跟父親學習一些醫學小常識,這樣家裏以後有誰生病了,他還能給我們提出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