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孩子在學校裏和別人發生了小摩擦,我都告訴他們要懂得寬容,先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如果自己犯了錯誤,希望得到別人的原諒,那麼別人也是這樣想的,尤其在不小心的情況下犯錯,都希望對方可以原諒自己。
富有寬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溫和體貼,而缺少寬容心的孩子則自私冷漠,很容易走上極端,不易被別人親近。孩子的天性是善良單純的,是誰無形中影響了孩子呢?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家長。
一天早上,我剛踏進辦公室,曉峰的奶奶就氣勢洶洶地拉著曉峰走了進來,她很激動地說:“你們班有個叫小宏的孩子把我孫子給打了,小宏是不是應該負責?”說完,她指給我看曉峰的胳膊。果然,曉峰的右臂又紅又腫,似乎傷得很嚴重。
“曉峰,怎麼回事?”我問。還沒等曉峰說話,他奶奶馬上接過話來:“就是那個小宏昨天打的,我孫子都成這個樣子了,你們當老師的絕對不能偏袒那個學生,我一定找他算賬!”老人越說越氣憤,心疼孫子的情緒溢於言表。
我還是問曉峰:“跟老師說說,小宏為什麼要打你呢?”曉峰猶豫了一下,說:“老師,昨天放學的路上我們鬧著玩,我把他書包扔在地上了,他很生氣,就推了我一把,我沒站穩摔倒的。”我誇獎曉峰是個誠實的孩子,然後叫來了小宏,兩個孩子握手言和了。聽到是自己的孫子有錯在先,曉峰奶奶的怒氣頓時消了大半。
很多孩子一受了委屈,家長就心疼得不得了,教育孩子說:“以後誰欺負你,你也欺負他,有爸媽給你撐腰呢。”要不就說:“別怕,你打不過他,咬也咬一口。”孩子還小,不能分辨是非善惡,聽到家長這樣說,自然會“聽話”的去做,形成“別人惹我了,我一定不能吃虧”的觀念,非常不利於他們在學校和同學的往來,對他們將來步入社會也是不利的。
教會孩子學會寬容,也就是教會他們如何去關愛他人,這個真實的事情是小區的一個媽媽講給我聽的:
一位母親帶著她的孩子去度假村玩,那天度假村裏麵人特別多,由於工作人員的疏忽把孩子自己留在了滑雪場。等他們找到孩子的時候,小孩受了驚嚇正哇哇大哭,工作人員一臉歉意地安慰這個孩子。孩子的母親蹲下身,對孩子說:“已經沒事了,那個姐姐不是故意把你弄丟的,她因為找不到你而特別緊張和難過,你應該過去親親她,告訴她你很好,讓她放心。”孩子聽到媽媽這樣說,就走過去踮起腳,輕輕親吻了蹲在一旁的工作人員的臉,甜甜地說:“姐姐別怕,我很好,放心吧。”
如果說寬容是一朵美麗的花,那麼就需要家長來播種,在那個溫柔的母親告訴她的孩子去親吻工作人員的時候,寬容已經深深紮根於孩子的幼小心靈中去了。在感歎那位母親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想想自己平時是怎麼以身作則的。要孩子學會寬容,我們首先要寬容和仁慈,用一顆愛心對待這個世界。
培養孩子的寬容之心,還要教孩子“換位思考”。當雙方產生矛盾時,應該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整件事,想想他為什麼要這麼說、這麼做,而不是隻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否則很容易走上極端。
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會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站在老師的角度思考,會懂得老師育人的艱辛;當和朋友吵架時,站在朋友的角度考慮,就會懂得也不完全是朋友的錯。
除此之外,還要讓孩子明白,人人都是有缺點的,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如果孩子理解了這點,那麼就在完善個性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
和女兒一樣,我的兒子也在學校裏和同學鬧過矛盾。兒子是體育班長,組織上體育課的時候,有幾個學生總是不遵守紀律,兒子命令他們站好隊形,他們不服從,還和兒子吵了起來。兒子氣呼呼地跟我說:“期末的體育考試,我肯定跟老師告狀,讓他們全得零分。”
我跟他開玩笑:“不至於吧?你不像公報私仇的人啊?”我知道兒子隻是一時的氣話,而且他自尊心很強,一時接受不了同學對他的抵觸情緒,我又說:“你組織他們上課並沒錯,但是不是你的方法不容易被人接受呢?跟他們說話不要用命令的口氣,你們都是平等的。”
有缺點不可怕,沒能及時糾正缺點才可怕,對於有缺點的人,要學會寬待他人,隨時保持一顆寬容的心。
當然,寬容不是懦弱地盲從和退讓,這一點必須向孩子說清楚,必須告訴他們,寬容是在明辨是非之後對同學、家人、朋友的體諒,而不是對壞人壞事的妥協與忍耐。
要知道,父母不可能一輩子當孩子的依靠,孩子必備的生存技能有很多。學會仁慈,學會寬容是必不可少的。
給予孩子溫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