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自劉登發出撤軍命令之後,軍中是分成兩大派係,安化軍兵馬使王凱引本部兵馬拒不撤軍,並揚言與欽州共存亡。劉登卻拿他無奈,原來這王凱乃道武中興時期,道武帝手下頭號上將王凝後人,王凝隨道武帝南征北戰,為大涼中興穩固立下赫赫戰功,其死後加封宣武郡王,其後人多在外為將,更甚的是,自道武後,其家族竟出三位皇後,自是顯赫一時,雖曆經多代,當今權勢不若梁家,但也是家門底蘊頗深,其祖父王彥召雖然因年老多病賦閑在家但是在大涼西北軍的聲威還是極高的,劉登倒是真不敢加以得罪。便下達命令,令王凱攜本部兵馬,斷後駐守欽州,掩護大隊軍馬撤退。張恒更是直接引本部軍馬回彰義軍去了。
得到劉登撤軍的消息秦洛大讚步雲風的料事如神,旋即引軍五萬直逼欽州,王凱率五千兵馬守城,並城中軍民,一時半會兒倒是勉強守住,王凱從各城門派出親衛,直奔周邊的盧龍,彰義,請求增援。並派人直奔淮東,請安王速速行軍。
卻說在接到皇帝的調令後,安王何猛立刻點兵十萬即日行軍,並發文書至潞王何欣處,,誰知潞王竟然一拖再拖,現已三日竟然還未發兵。淮東距欽州急行軍需七日路程,此刻安王正在路上日夜兼程著。
“啟稟王爺,潞王還未發兵,隻調撥了些糧草,由兩千衛隊護送。”潞王馬前斥候來報道,何猛搖了搖頭歎道,你且先下去。
“父親,如今潞王之心已經人盡皆知,皇上為何還令其為行營招討使,而父親隻為副職。”竟是一清亮的女聲,口氣不平的說道。
“你叔父終究是我大涼宗室,且手握重兵,威勢巨大,由他充當行營招討最合適不過,我想他會出兵的,我們得先趕過去先解欽州之圍。”何猛開口道
這時,卻見遠遠疾馳而來一單騎,正朝何猛軍前駛來,何猛周圍親衛連拔出刀刃,護住何猛。何勇一揮手,撤去刀帳,停住馬。
“前方可是安王爺,我乃欽州王凱帳下親衛,特來求援。”一聲急切的聲音傳來。
疾馳的馬蹄在何猛跟前停住,這親衛明顯已經快脫力,脫水。
何勇焦急地問道:“欽州現在怎麼樣了,起義軍有多少人馬。”
親衛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劉登大人已經撤軍了如今由王大人五千兵馬在駐守,秦洛率五萬人連日攻城,我想堅守堅守不了多久了,還請王爺速速發兵。”說完便從馬上脫力摔下。
“混帳,這個時候撤軍幹嘛,來人快把他扶下去休養。”何勇暴怒道
“父親,孩兒願領騎兵疾馳而去,解欽州燃眉之急。”依舊是那清脆的女聲。
何勇猶豫了片刻,說道:“何念柔聽令,著你帶一萬五千輕騎速往欽州增援,違令軍法從事。”
“孩兒領命。”何念柔幹脆的回答道。
“念兒,此去定要小心,為父隻你一個女兒,一定要保證安全。”何猛歎了歎氣語重心長道。
“父親放心,女兒的身手您還不知道,若是叫那現在讓那王凱來與我鬥,恐怕也不是我對手。”說完便一轉身到後麵點兵去了。
望著女兒背影何勇自語道:“若是你為男兒,當為我大涼國棟,可惜錯生女兒身,為父本隻想你踏踏實實做個太平郡主,可你自小卻又似男兒一般愛舞刀槍棍棒,又逢我大涼氣衰,莫非此就是天意。”
劉登此刻小心翼翼的策馬跟在梁豫身邊,剛得知欽州再次被圍,內心忐忑忍不住開口道:“公子,此事傳至京城,我恐怕永世不得翻身了,這與怯戰不戰而退可沒什麼區別啊。”
“看來劉大人是害怕了,可你現在還有退路嗎,大人莫不是現在想回軍欽州。”梁豫冷冷的說道。
“現在回去恐怕也來不及了,況且王凱恐怕已經把奏議送往京城了。”劉登咬咬牙說道。
“那就隨我安心撤往延川,我已經派人回京稟告父親了,地方奏議多要經過父親之手,劉大人莫要擔心,父親自會壓下來。”梁豫緩緩開口道。
劉登內心頓時一鬆,又一咬牙道:“全憑公子調遣。”
岐王府現在正張燈結彩,內侍仆人穿行其間,忙活著打掃布置,他們嘴角無不洋溢著自豪的笑容,因為明日便是他們主子加封晉王的典禮,他們知道這是多大的榮耀,這可是淩架於當今僅存兩位王爺之上的爵位,屆時他們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作為將來晉王府的仆人,他們出去倒也可以借勢一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