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讓孩子愛上學習(1)(2 / 3)

是什麼俘虜了孩子學習的興趣

在最近的一項關於學習興趣的調查中發現,選擇“喜歡學習”的小學生占84%,初中生占107%,高中生僅占43%。其中436%的中小學生感到學習壓力很大,20%的學生把學習視為最令自己煩惱的事情。更突出的問題在於,一些孩子缺乏學習的興趣,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厭學傾向比較普遍。

厭學在困擾著孩子的同時,也困擾著家長。對於厭學原因的複雜煩亂令很多的媽媽擔憂不已,不知從何入手提高孩子的興趣。下麵的幾個問題可以供媽媽們參考,看是什麼剝奪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1是不是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個樂於學習、善於學習的孩子自身必定有很多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一個不愛學習、不會學習的孩子,也常常伴有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

良好學習習慣的核心是主動學習,隻有孩子帶著主動性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才能收到有效的成果。家庭環境的優劣、媽媽的素質高低、子女的個性特點的差異都在無形中影響孩子學習習慣的形成。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極盛教授,從對六十多名全國高考第一名學生的采訪中總結出6條教育特點和經驗,其中一條就是“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般來說,具有慢慢看課本、認真寫字、有錯題集等基本學習習慣的孩子學習成績通常都很優秀。

想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在學習輔導中做好以下幾件事情:

首先,讓孩子“講課”,塑造孩子在學習中的自主意識。這樣孩子能在講、思考、分析的過程中,充分地調動自己的思維。

其次,引導孩子依照教科書上的例題編題。這是讓孩子有意識地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梳理和利用,也可以說是對知識進行創造性運用。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做過的題目、積累的方法進行組合整理,從而鍛煉了自身的創造性。

最後,引導孩子用豐富的想象力理解知識或者做題目。俗話說,想象力是思維的翅膀,沒有想象力的思維就像沒有馬達的機器,缺乏前進的動力。

2是不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麵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身的長處,如果沒有挖掘出孩子的擅長點,孩子通常不會對學習感興趣。

按照霍華德·加德納教授的分析,智商測驗主要依據於一元智能的概念,即智能就是解答智商測試題的能力。這項智商測驗可以準確地預測孩子的學習成績,但對於預言他走出學校後,進入社會的實際工作情況時卻無能為力,因為智商測試所評量的標準僅僅是邏輯或邏輯加語言的能力。

與一元智能的觀點相反,加德納教授認為,每個人至少擁有8種智能,這8種智能獨立而又平等,雖然每個人的智能結構不同,但這8種智能總是組合性地發揮作用。如果媽媽能有效地發現孩子的智能結構特點,以鼓勵的態度讓他全方位釋放潛能,還會有哪個孩子不愛學習呢?

3是不是孩子沒有科學地用腦

有的媽媽簡單地認為隻要嚴格要求子女他們就能取得好成績。因此常常要求孩子必須做完作業才能吃飯、睡覺,殊不知這樣非但不能使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反而會產生相反的效果。還有的母親,隻要孩子寫錯1個字,便苛刻地要求孩子寫上20遍,這樣盲目多練的方法必然會使孩子的大腦進入疲勞狀態,這樣不僅達不到糾正錯誤的目的,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

這是有科學根據的。相關專家研究發現,很多孩子不喜歡學習,學習成績不好,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大腦經常處於疲勞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