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媽媽要注意“牧羊式”教育不是放任自流,一旦發現孩子犯了錯誤還需要媽媽及時給以科學的指導。有這樣一段話很好地詮釋了“牧羊式”教育的內涵,各位媽媽不妨借鑒一下:“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給孩子一個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給孩子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給孩子一個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個機遇,讓他自己去抓住;給孩子一個衝突,讓他自己去討論;給孩子一個對手,讓他自己去競爭;給孩子一個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個題目,讓他自己去創造。”
教育家杜威認為:“培養一個優秀的人的關鍵在於注意從小培養他的獨立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適度放任孩子,不僅會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還能在釋放孩子天性的同時,提高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別像“雞媽媽”那樣總是把孩子嗬護在自己的翅膀下,要學習“鷹媽媽”讓小鷹自己在暴風雨中練習飛行。
巧設“陷阱”,激發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特別愛問“為什麼”、“這是怎麼回事”,媽媽麵對孩子的問題,應該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孩子解釋,如果自己不懂,可以引導孩子從書本中尋找答案,或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讓孩子對一些物理現象有感性的認識。如果孩子沒有問題,媽媽就要主動給孩子講,不要認為孩子小,聽不懂,其實在他們似懂非懂的時候,也能了解許多知識。
孩子的求知欲往往讓孩子愛上學習,取得不凡的成就。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小時候是一個沉默寡言的孩子,他在學校的學習成績也不好,因此有一點自閉的傾向。但是,在叔叔的指導下,愛因斯坦對數學產生極大的興趣,在求知欲的促使下努力學習數學。後來,愛因斯坦在中學時的數學水平已超過一般的大學生。此外,愛因斯坦的父母喜愛文學和音樂,在這樣的家庭氛圍的熏陶下,愛因斯坦一生都對於數學、音樂、文學有著極大的興趣。
心理學家哈維特曾經指出,一般而言,在小學接受教育遭受失敗的人,其影響會逐漸隨著年齡增長而加重。但是,如果一開始就獲得好成績,孩子就會變得愛學習,進而逐步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相反,如果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學習的欲望自然就會降低。因此,雖然媽媽在小時候培養孩子的思考力、想象力、記憶力、創造力、思維能力非常必要,但是對於媽媽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巧妙地引導孩子,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望。
心理學家古特奇博士說:“父母應該好好應用孩子的好奇心,建立他對書的親切感。”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笛卡兒,同時還是著名的數學家,他從小就具有極強的求知欲。在他小的時候,做任何事情都會求真求實、追根究底,他的媽媽常常稱他為“我的小哲學家”。孩子們在學校中的生活並不僅僅是學習,還包括遊戲、勞動等,其實隻要家長用心,就可以在這些無關於學習的活動中找到激發孩子求知欲的方法。
那麼,具體的激發孩子求知欲的方法有哪些呢?
(1)媽媽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當他對一件事物發生興趣時,就讓他專心去做,不要加以幹涉。在這些細節中,家長需要捕捉到他的誌向,多培養孩子一些興趣。
(2)孩子在實際生活中更能找到自己感到新奇的東西,讓他在這種實踐中多積累經驗,媽媽不要認為隻有書本上的知識才是正統。
(3)在與孩子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媽媽要根據年齡,逐漸提高對孩子所提問題的深度,給孩子留足思考的空間,培養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