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劣勢為優勢: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後進的孩子通常被人認為是團隊中的“小尾巴”,他們身上無疑是缺點多於優點。但這並非是問題的關鍵,最重要的是如何讓孩子擴大優勢,縮小劣勢,讓劣勢轉化為優勢。在很多人看來這兩者的轉化似乎不可能,事實上,這種轉化是非常現實的。正所謂“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眾成王。”
1突破思想的束縛
作為孩子的精神導師,媽媽要想讓孩子變得優秀,首先要讓孩子克服心理上的落差,並避免孩子因目前的困境而悲觀,失去進取心。這時不妨將“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的故事講給他聽,以此引導、鼓勵他以客觀、樂觀的情緒來麵對困境。
尼爾尼斯是一個誌向高遠的年輕人,他沒有很好的家境,所以他比其他的年輕人更加努力學習。他夢想著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一個有錢的人,夢想著自己在事業上有所建樹,但是他卻沒有很好的方向,為此,他總是覺得懊惱。
有一天,畢業後的尼爾尼斯陪伴父親去海邊。他的父親是一個老漁民,已經在海上打了幾十年的魚。他的父親度過了在他看來很平庸的一生,但是父親總是自得其樂地生活著。對此尼爾尼斯心裏也是很敬佩的。有一次,尼爾尼斯問他的父親每天可以收獲多少魚,父親隻是微微一笑,他告訴尼爾尼斯,每天收獲多少魚並不重要,隻要不是一條魚都沒打到就好。從前,為了繳清學費,不能不想著多打一點魚,但是現在尼爾尼斯已經畢業了,就不需要為此操心了。年輕人安靜地坐在海邊,他看著浩瀚無邊的海洋,不由自主地問父親對於海的看法。父親頓了頓,意味深長地對年輕人說:“海很偉大,他滋養了無數的生靈。”老人這時問他的兒子尼爾尼斯:“你知道為什麼海那麼大嗎?”尼爾尼斯一時間沒能答出來。老人意味深長地說:“海能裝那麼多的水,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位置最低。”此時的老人已經注視著海平線很遙遠的延伸處了,年輕人無語了,他霎時間對自己的父親充滿了敬意。
後來的尼爾尼斯成為當地一個著名的富豪,對於很多人來講這都是個奇跡,因為他以前在別人的眼中隻是一文不名的窮人,他除了有自己的一雙手之外,沒有任何本錢,但是他還是成功了。他的成功,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一雙手,還有自己的智慧,最重要的是他父親在海邊對於他的鼓勵。
身處困境並非是件壞事情,起碼說明自己進步的空間要比別人更加寬廣。
2努力擴大優勢
思想的開導是首要的。在孩子的這一轉化中,主要還是靠媽媽的幫助。首先要著眼於孩子的“閃光點”,采取讚揚、激勵的方式使孩子擺脫自卑的心理,激發他們的內在潛能,使其優點逐漸發展起來,讓孩子逐步走出後進的圈子。實業家史考伯說過:“對於發掘別人的長處,誇讚及鼓勵是最好的方法。”同時哲學家羅素也深信:“明智的表揚對孩子們的作用如同陽光對於花朵。”在轉化後進孩子的過程中,媽媽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長處,並及時給以真誠的讚美,增強他們前進的信心和勇氣。
3極力縮小缺點
在擴大優勢的同時,也要極力縮小劣勢。這主要著眼於孩子的缺點,通過不斷克服缺點的方式達到轉化劣勢的目的。想克服缺點就要查找原因,根據症結開出藥方。客觀地講,孩子身上的缺點與媽媽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正如人們經常所言“媽媽身上有什麼缺點,孩子就有什麼缺點”。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媽媽也要從自身找找原因,看看是因為教育方法不得當和不良的外界環境所致,還是因為自身沒起到好的導向作用導致孩子缺點的存在,最終根據原因,找到科學、合理的解決辦法。媽媽要記住,要克服孩子的缺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媽媽付出更多的耐心。
哲學家西劉斯說過一句話:“想要達到最高處,必須從最低處開始。”如果一味地怨天尤人、自暴自棄,隻能永遠處於“劣勢”,隻有敢於麵對挑戰,才能將“不利”轉化成“有利”。因此,媽媽要和孩子一起麵對“劣勢”,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媽媽要做好精神和行為雙方麵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