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孩子貪玩,媽媽很擔心(1)(1 / 3)

孩子貪玩讓媽媽擔心,害怕因此而影響學習。其實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最初的興趣都集中表現在了“玩”上。媽媽應該學會因勢利導,發掘孩子天性中潛藏的智慧寶藏,並且在誘導中寓教於樂,在孩子的“玩”中教會孩子學習方法,點燃孩子的學習激情。

給孩子一個好環境,讓他玩個痛快

孩子是用活動、遊戲去感覺世界和認識自己的,而不少媽媽卻剝奪了孩子這種學習的方式和權利,用各種各樣的學習安排把孩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都占據了,媽媽自以為教子有方,殊不知這對孩子的發展十分不利。

學習壓力太大的孩子往往自我激勵能力弱,其創造能力和想象力的發展受到壓製,好奇心也受到打擊,他們很難發現自我存在的價值,早早地失去了童年的樂趣,這將影響他們各種能力的發展及心理發育。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智能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家庭環境包括為孩子創造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和遊戲環境。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論起發展孩子的智力,遊戲是最佳手段。目前許多孩子回到家麵對的是高檔音響、組合家具,聽到的是這裏不許動,那裏不許翻,孩子在玩時總是提心吊膽。

家長應了解為孩子創造遊戲環境的重要性,讓孩子在自己的小天地裏放心大膽、無憂無慮地玩。

怎樣利用家裏現有的條件為孩子創造一個遊戲的環境呢?

首先,家庭要和睦、充滿歡樂,在孩子玩得開心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他,對孩子的遊戲要充分地肯定和表示支持。

其次,住房寬敞的家庭可為孩子專門提供一間“遊戲室”,分成家庭區、建築區、圖書區、智力區等,供孩子玩耍和學習。條件不太好的家庭,媽媽隻要在家裏麵騰出一個角落出來就可以了。父母可在孩子的小天地內鋪上一塊地毯或布墊,便於孩子玩耍。

媽媽還應該經常為孩子提供和搜集遊戲材料,豐富遊戲內容,充實孩子的小天地。

最後,媽媽要給孩子盡可能多的自由,不要總是限製他的活動。孩子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活動能力的強弱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限製孩子活動就等於限製了他智力的發展。孩子天生活潑好動,隻要他能拿到或搬動的東西,都可能成為玩具。在許多媽媽看來是“胡鬧”的遊戲中,蘊藏著孩子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渴望。媽媽應透視到遊戲背後的內容,鼓勵孩子多做有益的嚐試。

因勢利導,寓教於樂

寓教於樂是指媽媽將教育融入到遊樂當中,在遊樂當中增長孩子的知識,開發孩子的智力,是一種邊學邊玩的快樂教子方法。

媽媽引導孩子通過接觸具有啟發性的遊戲,可以讓孩子輕鬆地掌握知識,從玩樂中提高認識能力,還可以發展良好的個性以及培養孩子積極的人生態度。

玩樂並不是在浪費時間,媽媽不要狹隘地認為孩子放鬆了學習而加以幹涉,應該引導孩子在遊戲之中快樂地學習,快樂地成長。

那麼作為媽媽怎樣才能做到寓教於樂呢?

首先,有選擇性的玩。確定通過玩什麼可以學習到什麼,就能了解該怎樣去玩。玩要確保對孩子無害,因此,要慎重選擇適合孩子的玩樂方法。

其次,在娛樂的過程中對孩子的正確做法給予表揚。對孩子進行鼓勵和知識上的傳授時,在語言上應生動有趣,盡量避免言語過於生硬。

第三,多參與孩子的活動,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玩樂。讓孩子覺得自己被需要,不妨嚐試著在孩子麵前示弱,讓孩子在玩樂時援助父母,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及幫助他人的能力。在玩樂中進行親子活動,有利於進一步與孩子進行溝通。

第四,媽媽要尊重孩子純真的本性。給孩子玩樂的機會並給予足夠的空間,讓孩子的童年在快樂中度過。

第五,階段性調整玩樂的方式。孩子每天都在成長,媽媽要設計符合孩子心理特征和成長需求的玩樂方式,來引導孩子學習。要把握好尺度,不能讓過多的玩樂牽絆孩子前進的腳步,也不能讓錯誤的玩樂方法誤導孩子。

讓孩子不再“一網情深”

我們有時會看到電視或報紙上有關青少年上網的負麵報道,例如:2003年4月17日三位初中生因上網沒錢,將一個看大門的老人打死,搶走6736元錢;某縣兩個學生經常上網聊天,約會時產生糾紛,二人的媽媽也為此事訴諸公堂。諸如此類的事件為媽媽們敲響了警鍾。現在媽媽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擔憂和埋怨,而是找到讓孩子走出歧途的根源,通過合理地引導,防止孩子沉溺於網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