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孩子貪玩,媽媽很擔心(2)(1 / 3)

培養“自我管理”是根本

孩子從無知到長大,媽媽對孩子的培養也經曆了從全麵看護到幫助的過程,最後還需要媽媽放開雙手,讓孩子自己去飛翔。每個孩子都會長大,都需要學會自己生活,隻有學會獨立生活的孩子才能算是真正的成長。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媽媽的放手卻並不容易,有些媽媽是由於過分地溺愛孩子因而不願放手,而有些媽媽則認為孩子還小離不開自己從而不敢放手,但隻有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讓孩子真正長大,媽媽也才能真正放心。

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就是要讓孩子學會約束自己。孩子剛上學的時候,一般都很難靜心學習,這是因為他們從相對自由的狀態突然進入學習狀態,還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此時在孩子的內心裏麵顯然還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學生,這樣玩耍就如同家常便飯,他們玩耍甚至不分時間和場合。這個時候,做媽媽的應該跟著孩子上學的進度,加強對孩子的管理和幫助,比如幫助孩子整理書包、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幫助孩子安排作息時間和任務等,但是媽媽在做這些事的時候要注意適度的原則,不能形成慣性,讓孩子養成接受幫助和接受管理的習慣,而是應該在幫助孩子的同時,教導孩子學會負責,引導孩子自己學會計劃每天的學習和生活,經常檢查孩子完成計劃的情況。這樣孩子不僅能夠很快地進入學習的狀態,而且還可以讓孩子逐漸養成有計劃的生活和嚴格要求自己的自我管理意識。

有些媽媽因為擔心孩子學習任務重,為了讓孩子輕輕鬆鬆地投入學習,往往把孩子學習以外的事情統統包辦了,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包辦孩子的生活,對於媽媽來說是一種母愛,但這樣卻會讓孩子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有些媽媽說孩子起床晚了上學要遲到,因此不可避免要幫孩子穿衣、打水、擠牙膏、別校徽、打紅領巾、拿書包等,這隻是一個借口,是媽媽溺愛的一種表現。如果一個孩子連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能做到的話,那麼就不必說自我管理了。媽媽對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攬,實際上是培養孩子生活的依賴心理,也會加重孩子的驕奢之心。這樣孩子不僅失去了約束自己的意識,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而且容易形成目中無人的惡劣態度。

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媽媽就要減少對孩子的管製。媽媽應該從管理員的角色轉變過來,不再事事包辦,而是鼓勵孩子自己思考,鼓勵孩子做事,做孩子教育的觀察員和引導者,讓孩子學會自己選擇和安排。當孩子有不解的時候,媽媽可以給孩子一些指導和意見,但路要讓孩子自己去選,自己去走。不要怕孩子犯錯,而應該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從中獲得經驗和教訓。如果孩子的成績下降了,就讓孩子自己調整學習時間和任務安排。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培養。

在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時,媽媽要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予以正確對待。很多媽媽不敢輕易放手孩子的管理,往往就是因為對學習成績的重視。其實學習成績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成績是怎樣得來的,孩子是否有自己學習的能力,是否能將成績保持下去。對於學習成績,不少人有偏頗的觀點,認為好成績來自於老師和家長的嚴格管理和要求。其實並非如此,隻有擁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才能夠發揮自己真正的能量。

孩子無論是貪玩還是缺少學習的耐心,都和自我管理能力差有關。作為一名合格的媽媽,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僅有助於孩子的學習,而且對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生活至關重要。第一章 培養愛因斯坦那樣的“特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