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媽媽改變孩子一生的七堂課(1)(1 / 3)

媽媽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位老師,她不僅生育了子女,還在子女的成長教育中占據著主導地位。但是每個初為人母的人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麵對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媽媽采取的教育方式理應是有所區別的。所以袁媽媽們應該學會最基本的七種教育方法。

身教課:合格媽媽,優秀孩子的開始

作為中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倪萍,她那親切隨和的形象令人難忘。她在電影《美麗的大腳》中的成功表演,給觀眾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倪萍的成功既非偶然,也不是運氣。她在母校談到自己的成長經曆時動情地說:“媽媽以她最質樸、最善良的品質影響著我。而今我長大了,才知道這是多麼寶貴的一筆財富。”

倪萍的媽媽是一個善良的人,她經常幫助身邊的人,不求回報。一年冬天,倪萍家來了一個要飯的乞丐,媽媽把冷飯放回鍋裏,在灶裏燒一把柴草把飯熱過之後才給乞丐吃。臨出門,還讓他喝碗熱水再走。倪萍不解地問媽媽:“為什麼對要飯的那麼好?”媽媽說:“他們穿得少,吃了涼的就會更冷,肚子裏有一口熱水,有時抵得上一件棉襖。人哪有不要臉麵的?要飯也實在是沒法兒。”

倪萍的媽媽注意引導孩子做一個善良的人,並且身體力行地去感化孩子,這正是家庭教育最需要的,因為家長是最重要的“教材”。

作為媽媽要以身作則,做正直的表率。常言道:“身教勝於言教”,你的行動對孩子來說是無聲的語言,有形的榜樣。教育孩子誠實,媽媽應該首先做到忠誠、質樸。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忽略了這點。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不要以為隻有你們(媽媽)和兒童談話的時候,或教導兒童、吩咐兒童的時候,才是執行教育工作。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都教育著兒童……”宋慶齡也曾說過:“成年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樣,大人騙孩子,孩子也學會了欺騙……”因此,媽媽要以自身的優秀品質來影響孩子,使孩子成為一個誠實、正直、有高尚品德的人。

強調身教,並不是說可以忽視言教,身教與言教密切結合,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孩子在生命的初始階段非常積極地想去模仿他人做事,而媽媽是孩子最常模仿的角色。這些模仿不見得是言行,而更強烈的表現是他在世界觀和人生觀上的模仿。媽媽為人處世的方式、判斷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內在修養及品格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做好孩子的榜樣是重中之重。當你意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犯了某種錯誤,沒有達到預想的結果時,應該反省自己是否在日常行為上出現了錯誤的引導。例如,當媽媽教育孩子要多讀書的時候,首先要審視自己是否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

為人父母,總是希望孩子成才,能在激烈的學習、工作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這是人之常情。但是當你這樣要求孩子的時候,你自己是不是一個事業有成的人很重要。如果你不注重工作,隻是為了生活而疲於奔命,那麼孩子也會和你一樣,隻是為了考試而硬著頭皮學習。

不少媽媽都處處“戒備”,這也過問、那也過問,結果往往引起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關心孩子要講究方式方法,而身教則是最好的方法。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媽媽與孩子也是一樣。當你自己沒有做好自己的事情時,就會失去立場教育孩子做好他分內的事。即使孩子不公然頂撞,也會在內心反抗。

每個人都是要進步的,沒有人是天生的好媽媽。因此,媽媽也需要學習,需要不斷地進步。而站在孩子的角度,他們最滿意媽媽的做法有以下10種:

做法1:信任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媽媽的信任是最好的禮物,信任比嗬護更能讓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溫暖,而且對於孩子來說,信任會讓他更加具備責任感。

做法2:說話算數

說話算數是很多孩子對家長的期望。很多家長經常會“利誘”孩子,但是卻因為種種原因不兌現自己的承諾。如果媽媽有把曾經許下的承諾兌現的習慣,不僅會讓孩子養成守信的好習慣,還能激勵他們上進。

做法3:讓孩子平等參與家庭生活

每個孩子都有被肯定的意願,這樣做也是父母對孩子尊重的一種表現。讓孩子也成為家庭生活的一名決策者,既有利於了解孩子,又有利於培養其獨立能力,更有助於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

做法4:與孩子一起討論生活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