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媽媽改變孩子一生的七堂課(1)(2 / 3)

不論孩子年齡多大,都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很多媽媽不了解孩子,還有的“小看”了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快速成長的方式之一就是與他一起討論生活中的大事。這樣,在灌輸給孩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同時,媽媽也可以在孩子身上學習到他的優點。

做法5:表揚孩子

一個孩子在幼兒時期就具備了自我意識,因此,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重要的,但這正是很多媽媽忽略的地方。表揚孩子一方麵是對其尊重的體現,另一方麵也可以促使孩子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做法6:給孩子輔導功課

在孩子的眼中,媽媽是其最好的老師,如果回到家,媽媽可以為孩子輔導功課的話,可以讓孩子有一種安全感。因為在學校一個老師要管理很多名學生,而在家裏媽媽隻有一個孩子,孩子不懂的問題媽媽能給予解答的話,會使孩子對於學習充滿信心。

做法7:鼓勵孩子結交知心朋友

每個孩子都需要友情的陪伴,朋友對於孩子而言,既是夥伴,又是情感世界的寄托。通過與朋友相處,可以讓孩子更好的獨立。媽媽要鼓勵孩子多結交好朋友,這是幫助孩子走向社會大環境的一種過渡方式,通過結交朋友,孩子會獲得從媽媽那裏得不到的經驗。

做法8:對孩子管得比較鬆

渴望自由是孩子們共同的心願,沒有人喜歡被限製。管教孩子雖然是媽媽的責任,但是管教一定要適度。媽媽可以作為一名監督者,而不是一名指揮者,這樣更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做法9:和孩子一起鍛煉

每位媽媽都希望孩子身體健康,充滿活力。媽媽與孩子一起鍛煉身體,使孩子增強抵抗力的同時,還教會他們高品質的生活方式。與孩子一同鍛煉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交流,也是媽媽身教最好的方式。

做法10:與孩子一起玩

孩子在渴望得到媽媽嗬護的同時,更希望媽媽以夥伴的形式出現。對於孩子而言,媽媽不僅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也是人生中的第一個朋友。

溝通課:更好地溝通,更好地了解

對於媽媽來講,與孩子溝通的願望是時時存在的,但是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就顯得有些困難。

媽媽必須直麵與孩子之間存在的代溝,所謂的代溝,是指最主要的兩代人之間生活環境存在的差異。所以,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不要學習自己的媽媽。

現在的孩子可以同時完成多項活動。例如,孩子可以一邊讀書一邊聽音樂,這是因為他自小就在一個擁有各種各樣家電的環境裏長大,他已經習慣於同時接收多種符號的習慣和技能。其實,這是一種進步,多方麵的刺激遠比單純的語言刺激要強烈得多,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媽媽如果仍然采用原來自己受教育的模式,勢必會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

如今的孩子有了接受超前意識的能力,他們更善於接納新事物,所以很多家長不知道的事情,孩子知道。比如說對於性知識的認識,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難以啟齒,而孩子實際卻已經懂了很多,如果想縮短這種差異,溝通是關鍵。

首先,作為媽媽要學會設計啟發式問題。很多媽媽對於與孩子溝通往往存在一個誤區,就是認為隻要媽媽說的話孩子聽了,這就是溝通。其實,溝通是建立在互相學習、互相理解的基礎上。如果你教育孩子的語言和思維是很貧乏的,那麼效果也就顯而易見。作為媽媽應該注意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在你有疑問的時候,要學會設計問題。“問”在現代已經成為一種高級的交流形式了,加強提問的技巧性非常重要。

其次,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要將問題具體化。基於對孩子的愛,媽媽非常容易說一些語重心長的話,事實上這些話語對於孩子而言是非常空洞的。很多話語都顯得缺乏可操作性,而積極的做法是要通過鼓勵的方式與孩子溝通。這樣一來,不僅容易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更好地了解孩子。

第三,要幫助孩子拓展他的生活範圍。很多媽媽容易溺愛自己的孩子,總是把孩子捧在手心,將他的行動限定在自己可以預見的範圍內。其實這樣一來,孩子的生活範圍就會大幅度地縮小。這樣會使孩子的心理素質變差,承受能力也被媽媽弱化。讓孩子生長在單一的環境中,會缺少很多必要的人生體驗,給孩子造成太多的人生空白,這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四,要學會創造多元化的溝通渠道。很多媽媽會認為循循善誘地教導孩子就是最好的溝通方式,其實不然。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不應僅僅立足於語言,應該采取多種方式。如果家長的語言用多了,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且常規的溝通方式往往起不到家長想要達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