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媽媽改變孩子一生的七堂課(2)(1 / 3)

媽媽們可以幫助孩子學習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以及使用廁所等,這些做法,可種下責任的種子。這樣做不僅可以加強孩子的自尊、自信,也會令他更能接受額外的責任。當孩子朝著獨立的目標踏出最初幾步的時候,你要盡量采取支持態度,而不要處處指導,這一點十分重要。太多的指導所傳遞給孩子的信息往往是“你學得不夠好、不夠快”,而孩子很可能為此全盤放棄學習。為了使這些學習過程具有真正的意義,必須讓孩子“完全做自己的主人”。

例如,當孩子勇於嚐試一件他從未做過的事時,你可以站在一旁,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然地展開整個過程。因為你越是虎視眈眈,孩子就越怕犯錯,而挫折感也就越深,學習的過程也將費時越久。

戒掉孩子對你的依賴的秘密武器就在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你不妨從下麵幾點做起:

(1)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隨著孩子的成長,他的獨立意識會逐漸地增強。這時,媽媽應該學會逐漸地轉變為一個旁觀者,給孩子一定的空間,這非常有利於培養其自理能力。

(2)給孩子一段時間,讓他自由支配。很多孩子過分依賴自己的媽媽,就是因為缺少獨處的時間。無論何時媽媽都會及時出現在自己的身邊,充當自己的保護神。給孩子一定自由支配的時間,對於戒除其依賴心理非常有效。

(3)給孩子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很多孩子養成依賴父母的壞習慣都是因為父母的過分幹預。孩子的任何事情,媽媽都要親曆而為,總是過分溺愛孩子。其實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學會做自己的事很重要,有的時候,家長需要明確什麼是孩子分內之事。

(4)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很多孩子都喜歡向家長提問,在孩子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時,媽媽不妨也給孩子提出一些問題,並讓他自己解決。孩子如何去得到答案,是關係到其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孩子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能逐漸培養起自行解決問題的習慣。

(5)給孩子一個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對於孩子來講,經濟上的困難是鍛煉的條件,但是現在很多家庭的經濟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這就需要媽媽為孩子創造新的困難。想辦法給孩子設置一些困難,而且是不限於生活方麵的問題,然後讓孩子去解決,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

(6)給孩子一個機遇,讓他自己去抓住。在生活中,媽媽常常是習慣性地替孩子去捕捉機遇,這樣一來,孩子產生依賴心理是在所難免的。媽媽應該學會適時地為孩子提供一個機遇,並啟發孩子自己抓住機遇。

(7)給孩子一個衝突,讓他自己去討論。在孩子的生活中,常常會與他人之間產生矛盾。這其實是媽媽培養其自立能力最好的機遇。媽媽應該引導孩子解決矛盾,這能使孩子逐步地走向成熟。孩子在爭論和探索當中會自行得出正確的結論。

(8)給孩子一個對手,讓他自己去競爭。媽媽應該鼓勵孩子學會競爭。例如在學習方麵,為孩子尋找一個競爭對手是很好的選擇。首先讓孩子與比他成績稍好一點的孩子比,在孩子成功之後,媽媽再啟發他尋找新的競爭對手。

(9)給孩子一個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很多孩子是渴望得到一些自行處理生活上的問題的權利的,媽媽把一些權利交給孩子是明智之舉。但是要在事前說明,他所選擇的權利附帶的義務,並且還要教育他,選擇就要負責。

批評課:引導孩子進入正確的航道

批評孩子是每位媽媽都必須做的,也是家長共同麵對的難題。其實媽媽批評孩子都是為了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做到及時改正。換句話說,批評他,就是為了引導他。

其實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使用的批評方法是一門大學問。為什麼要批評孩子,通常情況下家長都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很多家長因為不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往往給孩子一種錯覺:媽媽的批評隻是為了自己解氣。媽媽需要明確:批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媽媽的批評不是為了使孩子心灰意冷,而是幫助他正視自己所犯的錯誤;媽媽也不是為了給自己出氣,而是為了引導孩子;批評孩子更不是因為孩子傷害了家長,而是因為孩子的思想意識中出現了錯誤。明確了這些目的,就會為了糾正孩子而理智、冷靜地對待教育孩子的嚴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