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媽媽改變孩子一生的七堂課(2)(2 / 3)

在批評的過程中,媽媽一定要學會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也有他自己的情感,批評應該是一個以理服人的過程,而不是以威壓人。因此,批評孩子其實也是一個與孩子溝通的過程。有些媽媽批評孩子時的表情、動作對孩子構成了強烈的刺激,很多孩子會對媽媽的一些過火的話終身難忘。媽媽要記住,責罵隻不過是在傷害孩子,根本讓他無暇去思考自己的錯誤。作為媽媽,不姑息、不縱容孩子是正確的,但不考慮方法的諷刺、挖苦孩子卻是錯誤的。媽媽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態度,在批評的過程中可以嚴肅,但不能粗暴。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真誠和善意,這才有利於孩子改正錯誤。

批評的目的,其實就是避免孩子以後再犯類似的錯誤。因此,媽媽在批評子女的過程中,告訴他該怎樣做才是最重要的。能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做決定是最好的方法,而作為媽媽,隻是給予啟發而已。

批評更要慎重,應該做到既嚴肅又耐心,最重要的是,媽媽必須給予孩子公正、合理的批評。批評要實事求是,媽媽應該在明確了孩子的錯誤之後再給予適當的批評千萬不要誇大其辭。

媽媽在批評孩子時,采取一分為二,不全盤否定的方法最合適。很多事情都會有正反兩個方麵,對孩子正確的意識給予肯定,會讓孩子在平和的心態下接受你的批評。如果媽媽將孩子全盤否定,因為孩子的某個缺點就把他說得一無是處,這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時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也會大打折扣。另外,即使是孩子所犯的錯誤中,也必定有其可取之處。如果看不到這點,即使讓孩子改正了一個缺點,同時也會讓他失去一個優點。因此,一分為二十分重要。例如,很多孩子的動機是好的,但是因為方法不當會引起不好的後果,這時媽媽應肯定其出發點的正確性,並有指導性的為他分析錯誤所在,這樣孩子就更容易養成良好的品德。

多數媽媽有這種感覺,看著孩子身上的缺點,不批評就心不忍;而批評往往是越批評效果越糟。批評方式不得當往往會造成以下幾種問題:

(1)孩子本身的自信心就很脆弱,訓斥隻會在他們的潛意識裏多播種一些“笨”、“不行”之類的種子,使孩子更加懷疑自身的價值。

(2)在孩子的邏輯思維裏,常常會覺得被訓斥等於不喜歡,不喜歡就等於討厭,被討厭的孩子也就等於壞孩子。這樣消極的意識是很多孩子的思維方式。

(3)經常訓斥孩子往往使他適應訓斥的能力不斷提高,變得越來越不在乎。有的媽媽還認為孩子的脾氣不好是天生的,卻沒想到這正是自己長期“培養”的結果。

(4)表麵上屈服,心裏卻對父母、對家庭產生一種怨恨情緒,以致孩子想方設法往外跑。單一的用語言進行批評的方式不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會製造新的問題——自卑、怨恨和虛偽。

此外,在批評孩子的語言上,也需要做媽媽的仔細斟酌。巧妙的批評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而且也會與你走得更近。

(1)愛心批評。首先,做媽媽的都捫心自問一下:什麼人的批評自己最容易接受?是老師、領導、同事,還是最知心的朋友?不用猜,肯定是知心朋友,因為你百分之百的堅信,他是為你好,全麵、誠懇的批評正是朋友間最珍貴的禮物。

(2)談心批評。采取談心的方法,推心置腹的批評會讓孩子心悅誠服。

(3)故事批評。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不讓孩子知道在受教育。同理,最好的批評方法也是不讓孩子知道在受批評。

(4)幽默批評。把批評化成幽默,道理不言自明。鈴木先生教孩子拉小提琴的時候,一發現哪個孩子壓弦時發出“咯吱、咯吱”的怪調時,就讓他回家背這樣一句順口溜:“小提琴聲音怪,青蛙的耳朵也捂起來。”於是犯錯的孩子會在愉快的笑聲中不知不覺地把缺點改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