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課:栽植一顆“向日葵”,收獲積極的人生
人生中什麼最重要?是幸福。做媽媽的都希望孩子將來會過得幸福,那麼就讓孩子學會並保持快樂。而任何人的快樂並不是無緣無故的,它受外在因素的影響。孩子快樂的成長,是每個媽媽的心願,因為媽媽知道,一個快樂的人一定是個幸福的人。
媽媽給孩子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在這種力量的幫助下,孩子所有的煩惱都會被克服,在快樂的包圍下幸福地生活。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裏開頭的兩句話是這樣寫的:“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著名的教育家斯賓塞認為這兩句話在孩子的教育上也同樣可以使用:成功的孩子大致是相似的,而失敗的孩子卻各有各的原因。
所有成功的孩子都會幸運地遇到好的引路人,有的是他們的父母,有的是他們的老師,有的是他們的朋友,有的可能隻是大自然。而“失敗”的孩子一般是由以下各種類型的不快樂者所導致的:
第一,有遺傳的精神變態家庭;第二,完全不懂教育且缺乏同情心的父母,或者對孩子教育從不負責的父母;第三,粗暴、武斷的長輩;第四,已經變壞的兄長;第五,俗氣而愚昧的親戚;第六,嚴厲而凶狠的老師,或者長年不得誌、心理變態的老師;第七,凶猛而不求上進的同學或朋友。
不快樂的境遇會對孩子產生極壞的影響,媽媽可以改善自己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在家庭中獲得快樂的力量。因為不管孩子在外麵遇到什麼,家永遠是他的加油站,是他堅強的後盾,是他溫暖的港灣。
斯賓塞認為家庭是否能夠給孩子快樂的力量,取決於成員之間的感情和思想聯係的密切程度。因此對於媽媽來講,愛孩子的方式非常重要。愛是需要維係的,不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都是需要維係的,而在親情維係中,媽媽占主導地位。樂觀的媽媽能給孩子快樂,為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這有利於孩子堅強的成長。為了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無論風雨都能執著向前,媽媽需要在孩子心中充當陽光。
對於媽媽而言,為孩子製造幸福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務。幸福感是孩子生活質量的體現,也是衡量一個好媽媽的準則。為孩子製造幸福感,媽媽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建立相對固定的家庭傳統和儀式。相對固定的家庭傳統和儀式,會讓孩子對家庭產生必要的敬畏和歸屬感,也能培養孩子從小學會區別哪些是一般的事,哪些是重要的、有特別意義的事。這些傳統和儀式包括春天出去遠足、秋天登高、特別的生日晚會等。
第二,定期和孩子合作完成有趣的事情。在家庭中共同合作完成一件有趣的事,會讓所有的家庭成員為之興奮。媽媽可以經常和孩子一起合作去做一件事,比如種植植物,把許多散亂的照片整理成家庭影集,或者一起烤出一盤香氣撲鼻的麵包,這些都是孩子們快樂的源泉。
第三,在孩子睡覺前給他講一些家庭裏的往事。比如爺爺是怎樣白手起家的,最早我們從什麼地方搬來,那時這裏是什麼樣子等,這些事有時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感染力,會讓孩子感受到親密、體貼的感覺。
第四,不可缺席的遊戲。很多媽媽都會和孩子做遊戲,但有些媽媽會因為對方是孩子而怠慢他們。一個媽媽做過一件讓兒子很傷心的事:有一次,他們在月光下捉迷藏,兒子躲好以後,媽媽突然想起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做,沒和兒子打招呼就離開了。結果可想而知,兒子的失望和傷心讓那位媽媽內疚了好幾年。
愛心課: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
家長無時不為孩子操心,例如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實,家長除了希望孩子能出人頭地之外,更希望培養孩子正直的品格。父母隻有充分認識德商的內涵,知道德商對孩子日後成功的重要性,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孩子放學回家,你最關心的是什麼?如果有考試,當然先是問成績,如果隻是平常的日子,你就會問孩子是否有家庭作業,如果有,你又會督促孩子認真地去完成。很少有家長會先問孩子做錯了事沒有、撒謊了沒有,最多是出於愛護地問他被人欺侮了沒有。所以,家長自己也在不自覺地拒絕德商教育,更何況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