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數學教師的數學知識素養培養路徑探究(1 / 2)

小學數學教師的數學知識素養培養路徑探究

教學·教研

作者:高青山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把握對課堂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若教師能夠透徹理解知識,巧用方法,則可讓學生輕鬆獲得知識。反之,若教師自己對知識理解不深,又如何引導學生深刻認識知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若要實現有效教學,教師首先需要由自身知識素養入手,提高教學水平。對此,筆者提出如下建議,以供參考。

一、注意數學教學知識素養的培養基礎:強化數學專業知識

對於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數學專業知識是其知識結構的關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盡管內容較為簡單,卻是基礎所在,包含中學數學知識,如立體幾何、不等式、方程等,也涉及了現代數學概念,如統計、函數、集合等。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既要把握小學概率、三角、代數等知識,也需具備教學能力,這是保證教師有效教學的基礎。其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需強化教學論,深入研讀數學,發掘其背後蘊含觀念、過程與思想,能夠以小學生原有知識與經驗來組織課堂教學。同時,注意高度認識小學數學,既係統地了解小學數學教材的教學內容、編排體係以及編寫意圖,還需把握每個知識點涵括的數學史、數學思想與方法等,然後結合小學生學習特點,靈活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提高自己的授課能力,注重理論結合實踐,引導學生由實踐活動理解理論知識;注重數學定理、概念、規律等教學,注意知識的整體性、連貫性以及關聯性,引導學生構建知識係統;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明白教學內容的來龍去脈,使其體驗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把握知識本質。

如教學《多邊形的麵積計算》時,教師需要分析教材,了解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然後明確教學要求,優選教學方法與手段等。由教材看,本節內容主要是指導學生探究與應用平行四邊形的麵積計算公式。在本課之前,對平行四邊形特點與正方形、長方形麵積計算,學生有了一定把握。同時,學好這節內容,為後麵學習三角形、梯形麵積的計算做好鋪墊。由教材編寫看,這節內容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先由對比方格紙上每組的兩個圖形是不是相等麵積切入,引導學生將複雜圖形轉化為熟悉而簡單的圖形,初步體會圖形麵積計算中的轉化方法,為後麵的探究活動做好思路鋪墊。而後重點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麵積計算,通過各種移、剪、拚方法,將一個平行四邊形逐步轉變成一個與其等麵積的長方形。同時,設計了1張表格與3個討論題,引導學生利用填表與討論等方式,將舊知與新知相聯係,體會圖形間的內在關係,學會由已學圖形麵積計算公式來推導新圖形麵積計算公式,理解麵積計算公式的來源及意義。因此,在本課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認真分析教材,學習學情,發掘數學轉化思想,利用等麵積變形,逐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空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