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將遊戲與寫作相融合,既培養了學生觀察與想象能力,也鍛煉了學生創造性思維,更促進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2.角色表演
對於兒童而言,他們是用感覺、色彩、聲音、形象思維的。而表演融合了感覺、聲音、色彩、形象,符合學生認知特點與身心特點,突破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在表演中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從而強化教學效果。另外,由語文教材來看,有些文章記敘的事或人,與學生實際生活有著一定的距離,加之學生欠缺自身生活經驗、社會知識,因此,在文本閱讀時,學生常常會出現理解困難,不能很好地把握文本主旨。而若教師巧設表演情境,則可幫助學生加深文本理解,提高學習效果。如《誰的本領大》是一篇饒有趣味的童話故事。講的是風和太陽通過兩次比本領悟出了道理。故而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比”,教師則充當引導者的角色,結合學生自己初步的認識與學習進行教學。所以學習《誰的本領大》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等遊戲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主題。
3.漢語拚音遊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拚音是第一道難關,但因內容本身乏味枯燥,加之教學對象是一年級新生,學生有一定學習難度。這就需要教師善用方法,增強拚音學習趣味性,讓學生輕鬆學習。①我說你猜遊戲。即觀察口型,猜測教師讀的音;亦或教師講字母形狀,讓學生猜猜學生說相應字母。如教師說一個門洞,學生則猜出字母n ;兩個門洞,則是 m。②幫拚音找家。教學全部拚音字母後,教師可引導學生分別為整體認讀音節、前後鼻韻母、聲母造個家,並指導學生注意不要讓拚音寶寶們住錯家。於是,學生興高采烈地動筆畫起來,積極思索哪些拚音應住在哪個地方,這樣,可讓學生在遊戲中學會分類拚音字母。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積極采用遊戲化教學策略,創造出富有趣味、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遊戲中、競賽中快樂學習,學會創造。通過快樂寫作、角色表演和漢語拚音遊戲等多樣化的趣味活動,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實現寓教於樂的目的,紮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積累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