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第七十四章(1 / 3)

緣起(6)

流年如水,青梅竹馬的一對小情侶,他們都不知道未來,他們憧憬著向往著盼望著。他們守著約定,因為心有彼此,所以即便不能相見也不是那麼難過。

莊之瑤的人生命途在十八歲這年迎來第二次大改變。

這一年,道姑師父說,等她在她身邊吃完這十年來的最後一碗長壽麵,他們師徒緣分便盡,她便可回家。她的畢生所學皆已傳授與她,她是她唯一的弟子,她如此出色,她這個師父很欣慰。

師父很欣慰,弟子很難過,因師父留下這麼一番話後便飄然離去。

其時莊之瑤與道姑師父遊曆在一處遙遠偏僻地的一個小村莊上。莊之瑤深刻知道自己的師父是個神乎其神的世外高人,可是仍萬萬沒料到,十年師徒情,她師父竟然狠得了心就那麼輕飄飄‘拋棄’她。

師父太不靠譜了!

徒兒慪氣好幾日。

數日後,在醫治完小村莊的病人後,莊之瑤打包收拾行裝,歸心似箭返途回家。

我一度在想,莊千金這個道姑師父做了兩件看著都不怎麼靠譜的事,一是她當年拐走莊千金,二是她在小村莊‘拋棄’莊千金。

這兩個不靠譜行為於莊千金的人生命途是否靠譜實在難說得很。好壞已變得難兩分,莊之瑤雖確然避開命中的第二次死劫,可她之後踏上的那條不歸途又算什麼呢?

她走上歸家路的這一刻,踏上的卻是一條不歸途。

這真讓人難過。

世事無常,旦夕禍福,當真教人除一喟歎之外無可言說。

吳少年已經長成一個如玉溫潤的書生青年。

他長到十四五歲的年紀那時,便再也沒人敢欺負他。他一改幼時軟弱憨貨相,並且他還通過童試成為了生員。他到縣學堂讀書之後越發有出息,外人都道吳老爺不知祖上燒了幾輩子的高香,生了個溫順聰慧光宗耀祖的好兒子。

不過吳天除卻在想念莊之瑤一事上能得到安慰外,他幾乎沒有開心的地方。

這得歸因於他有一個混賬爹。這個爹的混賬程度在於他小時沒少因此遭取笑欺負且小玩伴隻得莊家小姑娘一個;長大了,爹的混賬程度則是遭人恨到隻願除之拍手稱快的地步。

吳天祖上本也是官宦人家,他們祖籍並非浙江南潯地,是到他爺爺吳老太爺那輩晚年才搬到這裏的。

吳家到吳老太爺那輩開始走下坡路。吳老太爺混了一輩子都隻是個落魄秀才,到吳老爺這一代,家裏更是一落千丈直撲地。

吳天他爹吳老爺,年少時敗家的本事堪稱二世祖中的戰鬥機,浪裏浪蕩到娶妻的年紀,老婆本還是家裏老爺子死前拚拚湊湊擠出的錢。

吳天出生時吳家還能被稱一聲寒門還是高叫了的。

這一世的吳天和現世的小天,性情相近,積極向上的五好青年一個。但他攤上這麼一個混賬爹,酸楚苦淚難以言道。

他自幼隻有莊小姑娘肯和他親近;他打小勤奮讀書就是希望長大了有本事能把母親和奶奶帶離那個絕望窒息的家。

他讀書的學費是他娘親日裏為人洗衣夜裏熬燈做針線刺繡賺來的,他不曉得有心疼自己的娘親。

當然他年少初時亦期望過能改變他這個爹,不過後來他發現無論做什麼都是徒然後,他便終於死心放棄,對他爹再無要求了。

話說回來,吳老爺雖然好吃懶做是個徹頭徹尾的敗家玩意,但卻不是完完全全不學無術的紈絝草包。他頭腦精明,心機偷巧,肚裏有那麼幾分墨水。

因自小也是被吳老太爺逼著在學堂裏讀過書的,所謂就怕流氓有文化,吳老爺在十七八年紀那時就考中貢生。在把家產敗到了家徒四壁屋破漏雨的境地後,享受慣日子的他不堪忍受淒淒慘慘苦日子,在吳天十歲大那時終於痛定思痛決定溫習功課再次去參加科舉考試。

科舉乃是一條長江前浪推後浪、浪浪大多拍死在沙灘上的路。吳老太爺混一輩子亦是個假好聽小實利的窮酸秀才而已,但憑著遠勝常人的精明頭腦與圓滑處世,吳老爺卻是一路高歌盡進從鄉試到會試成了進士,鹹魚翻身翻得很是令廣大寒窗苦讀的學子們頭熱眼紅頗有怨載天道不公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