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並不是每個男孩都能將這種好勝心理運用好,有時男孩會有好勝過頭的現象。
洋洋上小學五年級了,他的脾氣不太好,總是和其他小朋友打架,還經常把東西打碎,為此老師多次把洋洋的父母請到學校談話。但洋洋並沒有因為父母的責罵而改變自己的行為,反而變本加厲地欺負同學。
其實,洋洋欺負同學的行為是一種扭曲的好勝心理的體現,他希望同學都臣服於他,聽命於他,並且以錯誤的方式希望引起成人的關注。根據美國一項對男孩的調查發現,對競爭較激烈的項目十分喜愛的男孩在賽場外也有過分好勝的現象,這些男孩比其他男孩更容易與人發生爭執。這與他們參加的運動及周圍的人給予的過分關注有關,當他們的行為受到鼓勵時,他們就會強化這種行為,甚至把好勝的心理用到賽場之外以體現自己的陽剛之氣。有這種心理的男孩好勝心太重,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為人所接受的,也不明白自己已經傷害到別人。
對待這樣的男孩,父母應該給他們灌輸正確的好勝思想,不要把與同學打架看成是男孩追求勝利的體現,父母不能對他們放任不管,要把“贏就是一切”的思想從男孩的頭腦中去除,否則他們就會把暴力的行為當成是追求勝利的方法。父母要多向男孩灌輸尊重別人的思想,規範他們的行為,當他們懂得約束自己的魯莽行為或有一點進步的時候,父母都要及時給予表揚。
“動畫大王”——男孩的英雄情結每個男孩都有英雄情結,而能做英雄也是最讓男孩感到高興的事。雖然男孩心中的英雄形象一直是存在的,但是男孩的英雄夢在現實中是很難實現的,有時隻能通過動畫片等媒介得以滿足,所以男孩個個都是名副其實的“動畫大王”。
相信家中有男孩的父母對他們的英雄情結都深有體會,他們總愛像電視中的英雄一樣保護弱小,好打抱不平。當看到有高年級的同學欺負小朋友時,他們總想跳出來伸張正義。父母總對男孩的這種表現感到不安,認為他們這樣做是不理智的,以後會無法在社會上立足。其實,父母完全可以放下這種顧慮,因為男孩的英雄情結隻是一種本能的反應,他們都會幻想自己是個伸張正義的小英雄,當他們看到自認為不公平的事情時,總會想出手“搭救”。而且男孩十分崇拜他們心目中的英雄。
一些家有男孩的父母發現男孩對卡通片中的英雄十分著迷,他們有時會模仿英雄的動作和聲音,還會纏著父母給他們買一些關於英雄的東西,這讓父母們感到費解。其實每個男孩都想變成大英雄,他們希望被承認。男孩對於動畫片的癡迷,讓許多父母擔心男孩會為此放棄學習,其實父母大可不必這樣想,因為這些積極的影片形象能教會男孩什麼是正義,什麼是勇敢。
父母可以通過適當引導,讓男孩明白所謂的正義不是動手打架,英雄也不是靠打架打出來的,一個懂得運用智慧幫助弱小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父母還要告訴家裏的小男子漢,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是英雄的行為,但幫助別人之前先讓他想想自己有沒有幫忙的實力,不要幫倒忙。
父母可以通過男孩喜歡英雄的特點改正他們身上的缺點。男孩身上可能有許多缺點,父母如果借助他們喜歡的英雄的口氣去和男孩溝通,他們往往很樂於接受教育,並按照父母的指示去做。下麵的小男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亮亮是一個小男孩,他有賴床的壞習慣,每天早晨媽媽叫他起床總是很費勁。後來媽媽發現亮亮很喜歡變形金剛,於是想到了一個辦法。一天早晨,媽媽對亮亮喊到:“小變形金剛,快來救我,外星人來了……”亮亮聽了馬上從床上跳起來,媽媽用這個方法讓亮亮改掉了賴床的壞習慣。
“我是頭”——男孩的競爭心理競爭是男人的本能,一位行為學家說過:“一場比賽結束後,輸的男人可能會向贏的男人祝賀,但在這背後,輸的男人想的是下次如何把對手打敗。”男孩也同樣有這種心理,同樣是融入到一個集體中,女孩會先想和哪個人成為夥伴,而男孩最先想到的卻是哪個人是“頭”,不管在什麼場合,男孩首先關心的一定是這個問題。男孩有這樣的心理恰恰說明了他們有競爭的意識,而這種意識是與生俱來的。行為學家指出,每個男孩都有做首領的願望,而到一個新領域關心誰是“頭”,則是想知道對方的條件,然後與自己的條件作對比後,再去競爭。也有些男孩由於所受教育的束縛,慢慢失去了這種天性,他們變得消沉、自卑。所以父母應該正確認識男孩的競爭心理,並有意識地正確引導男孩與人競爭,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的男子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