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告訴男孩,他們想當“頭”的心理是正確的,但方式和方法上可能有些偏差,父母要幫助男孩改正不正當的競爭方式,灌輸給男孩正確的競爭意識,讓他們遵守競爭中的規則。當父母發現男孩競爭的意識過於強烈時,可以巧妙地利用男孩的競爭心理來教育他們,這樣做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允許男孩做家裏的“頭”
父母可以適當給男孩一些權力,讓他們偶爾過一下當“頭”的癮,這樣男孩會有一種成就感,也會約束自己出格的行為。父母還可以用語言來滿足男孩當“頭”的心理,例如經常問男孩“小英雄,你對這件事情怎麼看……”雖然有時男孩給出的意見並不符合邏輯,但是父母的詢問卻會讓男孩產生積極的生活態度。
2對男孩正當的競爭行為進行誇讚
即使男孩還小,他們也已經有了自己的競爭目標,當他們對父母說起這些目標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敷衍他們,男孩對於敷衍往往很敏感,另外也不要抨擊男孩的競爭行為。
剛回到家的明明興奮地告訴爸爸:“我這次考試超過小亮了,而且比上次提前了4個名次。”“哦,那你現在排第幾名呀?”明明不好意思地說:“第10名。”爸爸聽後不屑地說:“第10名你就這麼高興了,前進4名有什麼用,連前3名都沒拿到。”明明聽完爸爸的話,傷心地回到自己的屋裏了。
明明爸爸的做法是極不正確的,孩子進步了非但沒有誇獎,反而用更強大的目標來刺激他,但是孩子得不到認可就很難再繼續努力。當男孩超過他們的競爭目標時,會表現得很興奮,這時父母如果鼓勵他們,他們會尋找下一個更強的競爭目標,如果父母打擊了他們的信心,他們往往不願意再與人競爭從而失去鬥誌。
3用競爭心理引導男孩做事情
強強的屋裏總是很亂,媽媽想讓他收拾一下,他卻對媽媽說:“您幫我收拾吧,我不愛收拾屋子。”聽到強強這樣回答,媽媽決定改變問話的方法:“這樣吧,我們兩個人一起收拾,比賽誰先收拾完,我負責客廳,你負責臥室,好不好?我確信我一定會勝過你的。”“不可能,我一定幹得比你好。”強強說著便立刻行動起來,媽媽的激將法成功了。由此可見,父母可以利用男孩喜歡競爭的心理讓他們完成一些應該做但不想做的事。隻要教育方法得當,男孩會樂此不疲地“工作”。
怯懦男孩——總是被恐懼打敗男孩大多喜歡爭強好勝,但也有一部分男孩有些怯懦。在生活中他們常常被恐懼打敗,內心對事情沒有把握,因此做事畏首畏尾,而事實上很多時候,危險隻存在於男孩的意識中。怯懦禁錮了他們創造的勇氣,捆住了他們前行的腳步,讓他們永遠停留在原地。生活中的美好是需要經過個人努力才能獲得的,隻有讓男孩打敗怯懦,戰勝恐懼,他們的生活才能呈現出斑斕的色彩。
在人生道路上,充滿了無數的艱難坎坷,一個人如果從小就缺乏堅忍不拔的氣魄,那麼必然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遠。無論是外部的艱險,還是內心的恐懼,都需要有堅強的勇氣去麵對,否則隻能成為膽怯者。其實男孩的怯懦並不是天生的,這種性格的形成主要源於童年環境的影響。在男孩童年時,家長應特別注意對其性格的培養。
有一隻刺蝟非常膽小,它整天跟在媽媽的身後,不願意離開媽媽。有一天,刺蝟媽媽生病了,不能出門找吃的,隻好讓小刺蝟出去找一些野果回來。小刺蝟非常害怕,但沒有辦法,隻好獨自走出家門。
在森林裏,小刺蝟心驚膽戰,總感覺四周危機重重。突然一個毛茸茸的東西在樹枝上動了一下,小刺蝟嚇得不由地大叫:“老虎來了,媽媽快來呀!”轉身就想跑。
這時那東西笑了起來,說:“別怕,我是金絲猴,不是老虎。”
小刺蝟仔細一看果然不是老虎,它不由地為自己的膽小而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