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權威的基礎在於他們是孩子自然的監護人。首先,家長是孩子的自然監護人,既要很好地教育孩子,還要維護自己的尊嚴。其次,家長是為社會培養孩子。
——夏洛特.梅森
家庭——絕對的君主專製政體
我們仍把家庭作為一個國家的縮影來考慮。這個“國家”既要行使“權利”也要履行義務,還要設法約束它的“公民”。家長代表“政府”,這個“政府”沒有民主可言,所有家長都深知如何治理這個“國家”。有些家長能與孩子融洽相處,有些家長卻經常會因為一點小事而大發雷霆。然而不管怎樣,任何家長都無法回避教育子女的責任。
家長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
現在我們首先要請問家長,你有治家的能力嗎?你是否懂得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威?我們知道,不公正的法官、不虔誠的牧師或無知的教授,都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基本職責。昏庸的國王不能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同樣無能的家長也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然而國家可以請人代為治理,子女卻無法請人代理教育。你可以請人幫忙,但在轉移職責和權威的同時,作為家長的資格也隨之消失。還記得那個令人心碎的故事嗎?那對盎格魯印第安人夫婦把孩子委托給別人撫養,盡管監護人竭盡全力地教育孩子們要孝順父母,然而,幾年後,當他們回 到孩子身邊時,發現孩子已經不再親近他們,父母已經成為神話裏的人物。這一切不是別人的錯,隻怪他們沒有履行家長的責任。
導致家長失去權威的原因
這裏要討論一些導致家庭之舟顛覆的原因。有人認為家長的權威是造物主賜予的,是家庭關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從孩子一出生,就隻允許他們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於是才會出現李爾王麵對狂風的哭訴:不肖之子原來比魔鬼更可怕啊!但是李爾王始終沒有很好地維護自己的權威,他隻是一味地溺愛甜言蜜語的女兒們,對她們有求必應;而對誠實善良的小女兒,李爾王卻認為她大逆不道。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肖之子會令人痛苦不堪。李爾王曾經為女兒的甜言蜜語所陶醉,卻沒有很好地履行父親的職責。在他疏忽了家長責任的同時,孩子們也忘記了自己的責任。家長溺愛常常是導致家庭問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一位作家曾經這樣生動形象地描述當代家長:“白茜,可你並不怕我,對嗎?”“一點兒都不怕,你這麼溫柔可親,有求必應,我怎麼會怕你呢?”許多慈愛的母親,聽到這樣的話都會心花怒放,因為她們一直都在渴望得到孩子的愛。聽不到這樣的話會令他們惶恐不安,他們會擔心孩子的叛逆和不敬。被子女愛戴可以樹立權威,但權威也可以通過許多其他方式得以樹立。普羅斯百勒說:“我從來不顧及子女,而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用於學習和修身養性。”與此同時,他的權威也轉移給了安東尼奧。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履行自己的職責,權威就會像手套一樣被別人撿走。很多家長總是終日奔波,從來無暇顧及孩子。當他們終於有一天想好好關心孩子的時候,會發現竟然無法與孩子溝通,父母對他們已經變得無足輕重。還有些家長追求生活安逸,他們相信人性本善,因而不願在孩子身上多費心思。然而不管孩子天性多好,家長都有義務使他們好上加好,不僅要有善良的天性,更要有為社會多作貢獻的偉大理想和強烈願望。貪圖安逸,追求名望,忙於工作,這些隻是導致家長喪失權威的一部分原因。這種權威的喪失對社會非常有害。所有導致家長喪失權威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一點,那就是教育子女實在不是輕鬆的事。家長在家裏儼然是國王,可他們卻像王宮裏頭戴金冠的王子那樣整日向往著寺廟的清淨。
神聖的家長尊嚴
教皇通過勤勉工作樹立權威,這種權威已不再是個人的榮譽和尊嚴,它有利於教皇更好地使用自己的權力。有些家長認為保持自己的權威,就是要專製,要嚴厲,無論做什麼他們首先考慮的就是自己的麵子和榮譽。這種做法比起不履行家長的職責更是錯上加錯。家長的尊嚴需要種種規則來維護。這些規則有利於孩子更好地服從於家長。
因為很多優秀的品質,如謙遜有禮、尊敬他人等,都是在家裏培養出來的,如果家長不提倡尊敬和忠誠,這些可貴的品德如何才能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得以繁榮和發展呢?在追求民主的今天再大談權威似乎不太容易。教育家甚至主張從孩子一出生就應享受平等的待遇。幸虧孩子天生的順從和依賴維護了家長極力保持的權威。然而在榮譽的重壓下家長不知不覺地放下了自己的架子。而且毫無疑問家長對孩子絕對是充滿自信和愛憐。在孩子們中間,母親儼然是王後,父親則被冠以國王的美稱。父母親互相尊重,共同參與家裏的各種活動。家裏這種幸福和諧、互相尊重的氣氛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生長在這樣的環境裏,孩子長大後就會懂得尊重別人同時也容易贏得他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