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精神生活深刻影響思想的形成(1)(1 / 2)

從主觀上講,教育是孩子的精神生命。從客觀上講,教育要在孩子身上發生作用,就要靠訓練。相對而言,如果我們可以引用第三個術語,那麼教育就要在孩子周圍營造一種氛圍。

——夏洛特.梅森

對上一章的總結

關於父母的教育職能,上一章未能做出完美的總結。

我們知道了孩子要靠父母為他的未來設計思想、行為、情感和舉止的方式方法;培養他的氣質、特長,以及選擇他的思想所要專注的領域。誰會限製父母的影響力呢?孩子的命運是由父母掌管的,因為對父母來說,他們的孩子完全像是他們手中待墾的處女地。第一次的播種必然是出自他們之手,或者是他們挑選的代理人之手。

過去的教育思想

父母要播種什麼?當然是思想。對於什麼是我們手裏唯一的教育種子,或者如何去播下這顆種子,我們認識到的越早越好。然而,我們關於教育的一切認識是多麼荒謬絕倫啊!因為我們不去想該做的事情,所以我們不會使用適當的詞語。我們或許已經擺脫了關於“嬰兒空白的心理狀態”的錯誤思想。現在沒有人再把孩子空白的心靈看成是供教育家施展高超藝術的書寫板。但是繼此由來已久的邪說之後出現的思想依據了同樣的錯誤認識:認為教育者的智慧一貫正確,職責莊嚴不可違。下麵介紹這種思想的原始形態。

佩斯泰洛齊的理論

“佩斯泰洛齊致力於和諧地發展才能,而不僅僅是利用才能獲取知識,他試圖去準備像瓶子一樣的容器,而不去考慮如何填充它。”

福祿貝爾的理論

在福祿貝爾的手中,雕塑變得清晰而且美麗,它不再是一隻需要陶匠的巧手去造型的瓶子,而是變成了一朵花,一朵精美的玫瑰花。每一瓣、每一褶都需要精細、認真、熟練地雕琢。因為這一切會營造出花的芳香和瑰麗。盡你的職責去雕塑那些花瓣,當然還要等待陽光和雨露,為你的花朵準備好綻放的空間和餘地。我們就是這樣進行工作,時而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時而推動孩子的判斷力,時而啟發他的觀察力,時而鍛煉他的構思力,時而培養他的道德性情,時而開發他的智力。在溫暖宜人的環境裏,在快樂幸福的氛圍裏,經父母之手讓孩子逐漸綻放出完美的生命之花。

“幼兒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對教育的意義和教育者的工作的這種解釋極具魅力,而且它需要園丁們具有極大的熱情和奉獻精神,把孩子當成他們手中的花木悉心照顧。大概幼兒園的這種作用是我們迄今為止關於教育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思想概念。

但是科學在轉變態度

然而近些年來,思想在革新,無論是在地質學、人類學、化學、哲學還是在生物學領域,科學發展日新月異,不斷改變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我們的教育觀念。

關於遺傳

比方說,通過接受教育我們知道了遺傳絕不是父母或祖先簡單而且直接地把能力和癖好、美德和缺點傳遞給孩子。於是我們更加安心,因為我們早就開始懷疑:假如遺傳就是簡單、直接的傳遞,那麼我們大多數人就會繼承祖祖輩輩疊加誇大了的缺點——愚笨低能、思維瘋狂、先天疾病。然而這些缺陷遠離我們每一個人了嗎?

教育是否屬於造型藝術

現在我們開始討論教育的問題。教育工作是否像我們所認為的那樣是純粹的造型藝術?它是直接地造型嗎?在關於教育就是對幾種才智的誘導、強化和指點這一簡單易懂的學說裏麵,有多少屬於造型?父母們惟恐孩子們失去個性,他們不相信按照相同的計劃去培養所有孩子的辦法。他們這種本能的擔心是正確的。因為如果教育真正意味著靠規劃有序的努力去挖掘我們內在的每一種才能,那麼我們就全部按照相同的方式發展成長,大家全都一模一樣,最終會因為這種完全一致的單調而厭倦得要死!有些人擔心事情會朝著致命的相同點發展,然而事實上,這種恐懼是毫無根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