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作為老師的家長(2 / 3)

隨心所欲在《愛德華沃維利》一書中得到了驗證隨心所欲是個貶義詞,但有時我們也會賦予它一些褒義。司各特在《愛德華沃維利》一書中為隨心所欲提供了一個令人愉快的詮釋。愛德華沃維利具有非常強的理解力,用一位運動員的話來說,老師隻需給他講清遊戲規則,他就能做得非常好。對於知識,老師隻需交給他恰當的獵取方式,同時要使他避免懶惰的傾向,幫他樹立並使他追求遠大理想。一旦好奇心得到滿足,人們就會放棄學習,最初戰勝困難的喜悅就會蕩然無存,進取之心也會隨之耗盡。這個故事接下去講天資聰穎的愛德華沃維利的性格卻是搖擺不定,一生都在受著命運的嘲弄。因為在年輕時沒有學會把握自己的命運,他遭遇了種種不幸。他所受的教育沒有給他一個堂堂男子漢的警覺和自控能力。他遇到很多好事,但沒有一樣是靠他自己的智慧贏得的。隻有羅斯布拉德沃迪的愛情是他自己努力得到的。但女士們對待愛情何嚐不是稀裏糊塗呢?愛德華沃維利每次獲得的利益和成功都是別人的成果。後來愛德華沃維利不僅很有錢,也很有人格魅力去結交朋友。這個善良可愛的小夥子並沒有令人失望。他從不刻意為自己鋪路,為了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他一直都在竭盡全力和困難做鬥爭。但是他的叔叔卻很有錢,也有很多朋友,一切情況都很好。毫無疑問,很多年輕人並不像愛德華沃維利那麼幸運。很多家長無法滿足兒女的要求,提供不了兒女想要的生活方式。為此,偉大的小說家謹慎地指出:愛德華沃維利生活中的種種失敗源於他所受的教育。他有相當出色的才能,但年輕時候卻總隨心所欲,不懂得用理智來控製自己,而且他從來也沒有學會讓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很多家長認為可以把培養孩子“控製能力”的工作留給老師去做現在正是這種學校能製服學生的觀點使得家長把這項任務留給了學校。在家裏,他們從不用紀律約束孩子,他們不明白紀律是可以培養控製能力的。慢慢地,當他們把這個任務移交給別人時,培養控製能力的大好時機已經錯過。由於家長的懶惰和放任,孩子最終不能形成良好的習慣。“但是為什麼不能把教育孩子的責任留給老師呢?”在品德教育之外的事情上我們自然應該讓孩子像小鳥一樣自由。我們不會讓他撒謊,但如果他討厭功課,我們最好能以一種巧妙的方式讓他明白這種想法多麼要不得。

我們並不是說要讓孩子在自然狀態下長大

我們必須麵對現實,我們並不主張孩子要在自然狀態下長大。每當我們講起某某事是自然的,往往包含著純樸、肯定,甚至是田園詩般的感情色彩。這不正是人們向往的理想狀態嗎?讓雅克盧梭提倡自然教育學說,並擁有前所未有的眾多追隨者。然而,生活中我們卻會經常遇到下列情形:哈裏憤怒地從傑克手中搶走自己的小鼓;不足兩歲的小瑪喬裏尖叫著想要蘇茜的布娃娃。麵對此情此景,我們會說,這是人類的本性。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早點解決這個問題,甚至是瑪喬裏我們也要教他表現得好一點。有一個聰明的媽媽說:“孩子不到一歲,我就教他要聽話。”隻要了解孩子的特點和可塑性的人都會讚成這種做法。在一歲時學會服從,以後就能慢慢培養起各種良好的生活習慣。每一年都要有相應的教育計劃。這樣當愛德華長到五歲就不再會是個自私的孩子。他父母在日記本中這樣寫到:“造物主保佑,在六歲生日這一天,他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個大方的孩子。”有人可能還會不以為然的笑著談論本性難移,他們仍固執地認為孩子的天性不可改變,因為他們還沒有意識到培養紀律觀念是家長的主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