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孩子遵守紀律
因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斷完善。培養孩子遵守紀律就是要及時消除孩子的任何粗俗、討厭的跡象,把他們培養和教育成舉止優雅的孩子。對我們這些關心兒童成長的人來說,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所有的孩子,從一出生就需要良好的教育。有些家長相信孩子通過教育可以開發的潛力是無限的,他們不相信“龍生龍,鳳養鳳”的愚蠢說法,他們會充滿信心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他們認為家長的主要責任就是要對孩子進行種種訓練,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然後就可以高高興興地送孩子去學校上學了。
教育是一種紀律約束
紀律約束並不意味著體罰或其他無效的懲罰手段,諸如用棍棒打或關禁閉等。有人相信“棍棒底下出英雄”,因而在家庭裏,體罰還很難消失。我們並不是說體罰從來就沒有任何意義,而是說沒有體罰的必要。實際情況是,很多人並不十分清楚什麼是教育,他們還沒有認識到恰當利用教育還可以克服一些性格弱點,他們隻知道教育意味著獲取知識。如果家長不能成功地教育孩子,孩子就要繼續經受生活的磨礪。我們必須牢記孩子的天性是服從紀律,不受約束的人們必然會到處碰壁。因而誰選擇讓老師和生活去教育孩子,他的孩子就會很難取得成功。一個人的體魄、脾氣、氣質、職業、感情或願望等,或多或少都是家長約束或放任的結果。
紀律約束不等於懲罰
什麼是約束,請看“約束”這個詞——discipline,沒有任何懲罰的含義。Discipline意為追隨者,因而discipline就是追隨者的狀態。
爸爸或媽媽都非常清楚,孩子天生就是自己的追隨者。現在沒有人因為有眾多的兒女而自豪,兒女們也不願意家長一天到晚地給他們講大道理。因此家長要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巧妙地培養孩子正確的世界觀和責任感。
如何巧妙誘導孩子
哲學家要聚攏信徒不能靠武力,而要靠學說本身的魅力,令人信服的表達能力和信徒的熱情。因而會享受生活的家長也懂得如何說服孩子促使他們不斷地去追求美德和高尚的東西。
精心策劃,穩步提高
在學校,老師同樣不會一個勁兒地灌輸學生,而是按照精心設計、一點一滴、循序漸進地教育學生。因而希望孩子有良好天性的家長都會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孩子的種種美德和修養。孩子生來就具有忠誠的品質,在此基礎上再培養種種美德,然後再依次教給他豐富的知識,培養自我控製的能力,鍛煉他的耐心,教育他要虔誠和善良,然後教育他要懂得愛的含義。聰明的家長像教授“3R”一樣有係統地培養著這一切,結果當然是成功的。但具體該如何去做呢?答案涉及內容廣泛,我們不得不放到下一章去討論。在此我們隻能說每一種品質都有它的不足,每一個不足都有它的特點。請留意你自己的孩子,他有他的特點,並且可塑性極強。千萬不要讓他變得脾氣暴躁、一意孤行、魯莽衝動,那樣他隻能成為自己的敵人。要讓孩子改掉缺點並不斷得到完善,還要靠家長付出辛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