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對孩子進行精神層麵的教育(2)(1 / 2)

造物主主宰的天國以其強大的神力統治著我們。我們要排除肉體給我們帶來的愚昧障礙;我們要明白人與人之間的聯係隻不過是靈魂與靈魂之間的聯係,而文字和語言隻不過是靈魂傳遞思想的可視符號而已。這樣,我們就可以非常容易地理解造物主的必然存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和他對萬物的統治。由此可見,信念是人對造物主真誠的信任。我們驚喜地認識到,造物主就在我們的床頭和路邊,隨時觀察著我們的行為。但是他不是以法官的冷峻眼光監視著我們,而是像慈母一樣,在必要的時候用愛撫的目光看我們一眼。所以,聖靈與凡人的靈魂之間始終存在著一種令人鼓舞的交流,比如聖靈如何在每天早晨喚醒我們,如何在我們需要的時候以我們可以接受的方式來啟迪我們的心靈,給我們指點迷津。難道這些還難以理解嗎?為什麼未受教育的野蠻人也能表現出憐憫之心和大度,那是“因為造物主在指點他,教育他”。當我們聽到一個正直的人仰望天空說“造物主並不存在”的時候,我們並不會感到困惑,因為我們知道造物主不僅使他的太陽能照射到邪惡,他也使太陽能照射到正義和善良,兩者獲得陽光的機會是均等的。他可以閉上眼睛說“沒有太陽”,但是太陽給他的溫暖和舒適並沒有因此減少,隻是他拒絕承認而已。我們應該培養孩子的這種信仰,這種對造物主至親、至愛的強烈情感。隻要有這種堅定的信念,當前的爭論就不會引起我們的擔心,而隻能使我們產生興趣。因為我們一旦了解了造物主並信任他,我們就不會再對他有任何懷疑。

信念是需要研究的心靈知識

通過聆聽造物主的教誨我們就能產生信念。我們獲得這種心靈知識的多少取決於我們對它研究的程度。我們所有需要培養孩子的人,都要感謝我們獲得的每一句有幫助和有見識的話,因為它們使我們看到了隻有通過精神才能領悟到的現實。根據這一觀點,父母會非常高興地閱讀和思考擺在我們麵前的布道。非常簡單和純樸的語言能傳達深奧的思想。這些布道是以當前的思想觀點寫成的——既不帶感情色彩,也不具鼓動性。但是它們頗具勉勵作用,而且令人耳目一新。你會一邊閱讀,一邊情不自禁地強烈地感受到那些看不見的事情的實際存在。也許這就是卡農比奇先生提交的“信念的自然性”所產生的結果。

信念的自然性

“很明顯,雖然我們的造物主總是要求信念,但是他並未給他所要求的信念下定義。因此可以假定,他所指的信念也就是我們常人所說的信任。我們知道,我們是先有了對人類的品質的信任之後,才產生了對造物主的信仰,而且當時人類的品質並未被視為神聖的。了解到這一點之後,這個假定就得到了進一步的證明。信徒的信念在造物主的細心關照下從深度和廣度上都得到了加強,但是在把彼得的注意力從他的漁網上引開,到他最後宣布自己對吉尼薩利特海岸的崇拜,兩者之間的連續性並沒有斷痕。的確,好像是為了使我們確信,這位信徒的人類信念並未在他複活之後‘變成其他東西’,而是成為一種無限的神學美德,所以我們才從所有表達信念的詞語中找到表達這一信念的語言,而這句話是最能表達人類深厚感情的語言之一:‘西蒙,喬納斯之子,你比這些人更愛我嗎?’我們因此要問,在人與人之間,信念通常指的是什麼,然後我們可以檢驗我們的解釋是否符合《福音書》中的幾個章 節所說的。”

信念不是自發的衝動

上述文字摘自於一本書的前言,此前言考慮非常細致,而且非常富有教育意義。它解釋了我們所說的信念的自然性的含義;它並非自然產生和自己出現的,而是無論它何時何地出現,它對我們的信念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恰當的和適合的。正如比奇先生所說,“因為信念本身並非自發的衝動,而是一顆心對來自‘永恒的懷抱’的壓力所做出的迅速反應,所以,它得到的回報就是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這種神聖的支持。”《信念訓誡十一條》的內容是:信仰對象、追求信念、正當的信念、信念的食糧、民族信念、信任之目、信任之耳、信仰活動、信仰風度、信仰紀律和對人的信任。

耶穌的同情心

在對“信仰對象”的研究中,比奇先生說:“那麼耶穌是什麼樣的人呢?《福音書》中描述的那位放射著精神之光的神是副什麼樣的尊容呢?那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吧。”我們可以讀一讀這篇故事,看看耶穌是如何受憐憫所動而去撫摸坐在路邊、來自巴勒斯坦古城耶利哥的兩位盲人的眼睛。除了對身體有病的人有憐憫之心以外,耶穌對其他人也有同樣的憐憫之心。“耶穌對無知者也很同情;他不僅同情那些沒有師父指點,但是為了自己的理想還得到處闖蕩的人,而且同情這種生活所導致的精神上的疲憊。”此外,“耶穌不僅同情病人和無知者,而且也同情那些悔過的罪人。”我們也可以讀一讀一位婦女犯罪的故事。她做了很多很多違背倫理道德的事,但是她都得到了寬恕,因為她富有愛心。還有,當耶穌麵對一位年輕人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他的愛心,“造物主看了看他之後就喜歡上了他。”“那麼,對病痛和無知的同情,對悔過之人的寬恕,和對熱情之人的愛,這些我們都可以從造物主的臉上見到。”我們應邀再探討一個神聖的問題:造物主如何看待彼得。“彼得堅定地向造物主保證他將和造物主一起去死。但是此後三次拒絕這麼做。你能想象得出造物主是以什麼樣的麵孔對待他嗎?當我們在語言上或者行動上違背造物主的意願,理應受到責備的時候,造物主臉上閃耀的就是這種寬恕和愛護的光。它能使我們牢記自己的過失並為懊悔而痛哭。”造物主的愛心是如何升華到這種境界,竟然要通過行走人間的簡單方式來達到教育目的的呢?那就聽一聽我們主是怎麼說的吧:“如果我受到人們的仰慕,我就能把所有的人裝到我心裏。”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雖然造物主充滿愛心,但是他卻很少受到人們足夠的仰慕。或許隻有當我們的老師讓我們仰慕基督的時候,我們才能懂得這句意義深奧的話的完整含義。他將把所有的人裝在心裏,因為一旦我們向造物主敞開心靈,就會得到他神聖的愛,而任何一個凡人的靈魂都無力抗拒這一神聖的愛的力量。“崇拜造物主就是在前所未有的仁慈追求信念“追求信念”的說教中提出,麵前,以愛心、好奇心和感激之情來敬仰耶穌,並且相信這種仁慈是聖父造物主的化身。”所有不屬於造物主的目標和理想都不是追求的對象;而追求這些異教理想的人也不配做基督教徒。對待造物主的態度屬於追求信念的範疇。在研究了這種態度之後,這一說教的其他方麵就顯得非常實際了。“工作就是追求”,這是一個關鍵的概念:人們期望作家熟知如何去觸及人類的神秘情感,並能利用他們的寫作機會將我們帶到“衷心仰慕”這種對造物主更加親近的境界;而《信念訓誡十一條》全書確實具有這樣的作用。值得提醒的是,無論哪一種職責,無論這種職責多麼卑微,或者多麼高貴,隻要它被全麵積極地履行,它就等於對基督的敬奉,就是一種令人愉快而且受人歡迎的表現。有關“正當的信念”的教義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教育意義。作者列舉了許多值得批判的偽善言語,即我們常用來把自己說成是“可憐的罪人”的話。同時,他還把偽君子的多愁善感用客棧老板的話語表達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