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天資聰穎而且心地單純
我們發現孩子就是比成年人更加思維敏捷,善於推理,富有愛心,充滿活力,在各方麵都比我們更勝一籌,隻是對這個世界還一無所知,對世界上的一切還缺乏了解,對成年人和成年人的行為方式還一無所知。總之,他們還不知道如何控製引導或表現他們天生的這種無窮潛力。
快樂的孩子是好孩子,好孩子才會快樂
我們對孩子的態度決定著我們和孩子的關係。與牡蠣理論相一致,讓孩子高興就是養育孩子的原則。我們大多數的兒童書籍和兒童教育理論正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哦!看他多高興!”看到孩子的笑臉我們感到非常滿意,因為如果孩子快樂,他就會成為好孩子,在很大程度上的確如此。但過去的理論是,隻有好孩子才會快樂。這個理論奠定了基調,不僅適應於孩子發育的最初階段,包括現在和將來。祈禱書上說,學會自己奮鬥的孩子也就學會了生活。
我們對於孩子的認識是陳舊的,但對教育卻有了新的認識我們仍然像我們的祖父輩一樣認為孩子隻是會思考的生物,是生死之間的旅行者。但是在上個世紀末期出現了關於教育目標和方法的新觀念。這種新觀念的形成一方麵是由於生物科學的發展,另一方麵是由於現代科學揭開了物質與精神的奧秘,認為物質是精神存在的有力基礎,精神所形成和塑造的內容絕對高於物質,它能影響大腦的溝回,就像過去人們認為它能影響我們的心髒一樣。現在我們已經了解到大腦是習慣形成的活動中心;行為和性格等是習慣養成的產物。我們還了解到鼓舞人心的思想會激發一種新的思維習慣,繼而形成一種新的生活習慣,於是我們就理解了教育的艱巨任務在於用有活力的思想去鼓舞孩子。這些思想涉及生活的方方麵麵,激勵著孩子形成好的生活習慣。這種好的生活習慣正是充滿活力的思想的產物。
兩種教育工作
我們可以全麵致力於這兩種教育工作:激勵思想和養成習慣。因為除非那些有某種精神缺陷的孩子,培養孩子的才能根本不是我們的工作任務的一部分,因為我們發現孩子所謂的才能已經遠遠超過我們自己。
教育體係的檢測
我們手頭的一個關於教育體係的檢測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它可以代表其教育成果。不久前倫敦寄宿學校舉辦了一次作品展,來自紐約代表一所學校赫爾巴特派藝術的展覽引起了大家的濃厚興趣。孩子們花了一周的時間做有關蘋果的工作:或用泥巴塑成模型,或用畫筆繪成圖畫,或在紙板上用線縫出蘋果的輪廓,或選出一個蘋果,把它放在五角形的容器裏。大一點的孩子則做出蘋果樹的模型,旁邊擺放個小梯子,爬上梯子就可以采摘蘋果;附近還有一個手推車,用來運輸蘋果;還有其他一些類似的東西。所有人都在讚歎:多麼漂亮!多有創意!多好的一個主意!並且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教育。但是我們卻不禁要問:“它要表達什麼樣的思想?”對蘋果的外部形狀和內部結構,孩子們都非常了解。這一周的活動使孩子們在精神方麵有何收獲呢?當然他們學會了觀察蘋果。但是可以試想在這一段時間裏他們將會熟悉多少東西啊!可能孩子們並沒有明顯感到厭倦,因為老師的熱情激勵他們繼續下去。這使我們想起一個童謠:兔子熱,兔子冷;兔子小,兔子大;兔子軟,兔子硬。毫無疑問,這些孩子對蘋果已經非常熟悉,這個蘋果課程對我們來說非常有教育意義,它強調人類思維傾向並樂於接受任何可以帶來直接結果的完整體係,而不願意用這樣的課程來驗證它能否對我們的兩個偉大教育原則或其中之一起到深化作用。
與時俱進
教育走向何處?我們“教育從何而來”的問題為我們“教育到何處去”的問題提供了無限樂觀的可能性。我們每個人都在通過我們正在教育的孩子在為人類發展做出努力。我們認真的思考這一發展的方向和可能。按照既定的目標開展工作並努力教育我們的孩子,使他們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難道你還沒有辨別出時代的腳步聲嗎?一個新的文藝複興正在悄然而至,具有比上一次更為重要的意義。我們撫養我們的孩子並教育他們學會教育下一代,全力以赴促進時代的進步——這個世界將要取得飛躍式的進步。但時代將走向何方,對於這一章 的結尾來說是個太大的題目。我們將在下一章繼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