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放手,培養勇敢幼苗的雨露(3 / 3)

這位校長是善良的,也是合格的,他沒有打罵那位學生,因為他不想破壞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該學生也果然不負眾望,在長大後成了一位有名的解剖醫生。他就英國的著名解剖學家麥克勞德。麥克勞德的那兩幅畫至今仍收藏在英國的皮亞丹博物館。

麥克勞德的成功不能不說得益於小學校長對他探究科學的好奇心的正確引導。如果當時得到是校長的一頓打罵,那麼他的勇於探索的精神將會因此打大折扣。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能夠勇敢,為了給孩子努力的方向,他們不惜花錢讓孩子上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向孩子講述成功人士勇敢成長的經曆,希望借此找到孩子的成才之路。但他們可能不知道,也許僅是對孩子興趣和好奇心的一點點不耐煩或批評,就可能斷送孩子一生成功的重要機會。

一天,一個4歲的小孩子在院子裏玩得正起勁,隻見他在沙堆前忙碌著,一會兒用小手捧起沙子,一會兒用樹葉、草棍插在沙堆上,接著小孩子站了起來,左右看看,似乎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他轉了轉眼珠,衝著沙堆撒起尿來,然後迫不及待地蹲下去,用手攪拌著那些被尿濕了的沙子,臉上露出了快樂的笑意。這時,媽媽很快衝了過來:“天哪,你怎麼這麼淘氣呀!這麼髒的東西你也玩?”小孩子抬起頭來,迷惑地看著媽媽……

對於孩子的“淘氣”,大多數父母一般都會以為他是在作對或者是不懂事的表現,於是或嚴厲斥責,或置之不理。殊不知,孩子正是通過他的淘氣行為在探索、檢驗自己的一些異想天開的想法!這些想法和行為就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現。很多父母為了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而不惜扼殺他們的好奇心,束縛他們的手腳,結果是事倍功半,得不償失。請想一想,孩子如果對什麼都不好奇,都無所謂,他還會需求什麼呢?小孩子在玩沙子的過程中,他是想探索一下濕沙子和幹沙子有什麼不一樣。而大人的粗暴、忽視、幹涉和誤解會在很大程度上傷害了孩子,長此以往,有可能使孩子失去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變得膽小怯懦、麻木不仁,缺乏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樣的結果是父母們不願意看到的,也是違背我們教育孩子初衷的。

對於初涉入世的孩子來說,身邊的世界是那麼陌生、新鮮和神秘,在他的心靈中充滿了探索、求知的欲望。研究證明,一個富有好奇心的人能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體驗樂趣,這種樂趣又會激勵他勇於探究未知的領域。好奇心就像是性能優秀的賽車引擎,保證賽車勇往直前,在激烈的競爭中遙遙領先。

具有好奇心是孩子的個性特點之一,它表現為對不了解的事物所產生的一種新奇和興奮感。許多事實表明,發明創造往往萌芽於對某一事件或現象的好奇。因為好奇,孩子就會有探索某一事件或現象的興趣,並在探索活動中鍛煉自己的創造、創新思維能力。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凡是因好奇心而受到獎勵的孩子,都願意繼續進行某種試驗和勇於探索,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創造、創新思維能力。

防跳熱水瓶塞的發明者徐琛的發明創造也是他父親對他好奇心正確引導的結果:“熱水瓶塞為什麼會跳出來——瓶內空氣熱膨脹的緣故”;“怎麼使瓶塞不跳起來——讓瓶內空氣跑掉”;“怎樣讓空氣跑掉——將瓶塞開個槽”;“開個槽會降低保溫的作用——用一件東西把槽口堵上”;“槽口堵住瓶內空氣又跑不出來——用個活動彈子堵。”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驅使孩子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動力,也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是值得父母珍惜的。孩子天生好動,難免會有一點危險,但如果父母僅僅為了孩子的安全,處處幹涉、限製孩子的活動,這樣做不僅禁錮了孩子智力的發展,而且也束縛了孩子個性的發展。例如爬樹,不能說一點危險也沒有,若因此而禁止爬樹,就會奪去孩子了解樹木以及樹木與他身體接觸的機會。好奇心絕不能“用不該限製而加以限製”的方法去培養。父母處處擔心孩子出亂子,這是父母懦弱膽怯的表現,它會無聲地傳遞給孩子,被孩子所繼承,所效仿。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膽小怕事、神經過敏,在當今充滿競爭的社會裏是很難立足的。

學會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點到為智

好奇心是孩子勇於探索的表現,是上天賜給孩子最切實寶貴的特質。因此,我們要一定要嗬護孩子的好奇心。

國內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好奇動作是小孩子得著知識一個最緊要的門徑。”好奇心是孩子勇於探索的表現,許多天才的發明往往都來源於好奇心。

達爾文,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從小就愛幻想,有著極強的好奇心。他的父母也十分重視和愛護兒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總是千方百計地支持孩子的興趣和愛好,鼓勵他去努力探索。

有一次,小達爾文和媽媽一起給小樹培土。媽媽說:“泥土是個寶,小樹有了泥土才能成長。別小看這泥土,是它長出了青草,喂肥了牛羊,我們才有奶喝,才有肉吃;是它長出了小麥和棉花,我們才有飯吃,才有衣穿。泥土太寶貴了。”

聽完媽媽的這些話,小達爾文疑惑地問:“媽媽,那泥土能長出小狗來嗎?”

“不能呀!”媽媽笑著說,“小狗是狗媽媽生的,不是從泥土裏長出來的。”

達爾文接著問:“我是媽媽生的,媽媽是姥姥生的,對嗎?”

“對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媽媽生的。”媽媽和藹地回答他。

“那最早的媽媽又是誰生的?”達爾文又接著問。

“是上帝!”媽媽說。

“那上帝是誰生的呢?”小達爾文打破沙鍋問到底。

媽媽答不上來了,隻好對達爾文說:“孩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對我們來說是個謎,你像小樹一樣快快長大吧,這些謎等待著你們去解呢!”

達爾文七八歲時,與同學們相處的並不是不好,因為同學們認為他經常“說謊”。比如,他撿到了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就會煞有介事地對同學們說:“這是一枚寶石,可能價值連城。”同學們哄堂大笑,可是他卻並不在意。還有一次,他向同學們保證說,他能夠用一種“秘密液體”製成各式各樣顏色的西洋櫻草和報春花。但是,他從來就沒有做過這樣的試驗。久而久之,老師也覺得他很愛“說謊”,還把他的問題告訴了達爾文的父親。父親聽了,卻不認為達爾文是在撒謊,而是在想像。

一天,達爾文在泥地裏撿到了一枚硬幣,他一本正經地對他的姐姐說:“這是一枚古羅馬硬幣。”姐姐接過來一看,發現這分明隻是一枚十分普通的舊幣。對達爾文的“說謊”,姐姐很是惱火,便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希望父親好好教訓他一下。可是父親聽了以後,並沒有在意,他把兒女叫過來說:“這怎麼能算是撒謊呢?這正說明了他有豐富的想像力。說不定有一天他會把這種想像力用到事業上去呢!”達爾文的父親還專門騰出了一間小棚子給達爾文和他的哥哥做試驗,以便更好地培養孩子們勇於探索的精神。

達爾文的父親是偉大的,正是因為他嗬護了達爾文的好奇心,才使達爾文成為了一名家喻戶曉的生物學家。沒有好奇心,沒有想像力,就沒有今天的“進化論”。而達爾文的父母最成功之處就在於特別注意愛護兒子的想像力和好奇心。同樣,飛機的發明者萊特兄弟的父親也是一位珍惜孩子好奇心的父母。

萊特兄弟,世界上第一架飛機的發明者,他們小時候就是一對富有好奇心的孩子。有一次,兄弟倆在大樹底下玩時,突然產生了爬上樹去摘月亮的想法。結果,不僅沒有摘到月亮,反而還被樹枝鉤破了衣服。他們的父親見此情況,並沒有責罵他們,而是耐心地開導他們。

在父親的引導下,兄弟倆為製作能騎上天的“大鳥”而日夜努力。這期間,父親還不失時機地買了一架酷似直升飛機的玩具送給他倆,這更加激發了他們對製造升空裝置的濃烈興趣。他倆不斷地學習升空技術方麵的知識,翻閱了大量有關飛行的資料。在父親的鼓勵下,經過多次試驗,兄弟倆終於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

就如萊特兄弟的父親那樣,注意傾聽孩子的問題、想法,尊重孩子的觀點,積極地引導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獨立思考、探索新知的能力。這樣,孩子就能在不斷地發現和思考中增強創新能力。

因為好奇,所以探索。多一份好奇,多一份探求,就多一份收獲。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探索世界追求真理需要勇敢無畏的精神和勇氣。好奇心是上天賜給孩子最切實最寶貴的特質。因此,我們要嗬護孩子的好奇,鼓勵孩子的好奇,培植孩子的好奇。

勇敢小笑話

傑克勇敢地走過薄薄的冰層,救起了他的朋友,成了同學們羨慕的人物。

“你冒著生命危險救起了你的朋友,真了不起!”大家敬佩地說。

“沒辦法,”小傑克說,“他穿著我新買的冰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