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多一點生活的經曆
點到為智
要培養孩子的膽量,就必須要讓孩子多多地體驗。孩子在生活中體驗的事情越多,膽子就越大。因為他經驗多,就會自信、就會勇敢。
一項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發展研究發現,物質條件優越的“小太陽”們,居然缺乏成功的生活體驗,因為他們做許多事情的權利都被愛心無限的父母剝奪了。父母們因為怕孩子弄髒衣服而不讓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因為怕弄髒地板而從不讓孩子做洗碗、摘菜;因為怕孩子跌倒,遊戲的時候受傷或感染細菌而阻止孩子栽花種草,挖蟲子,踩水窪……
孩子缺乏勇敢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鍛煉得太少,經曆的事太少,因為很多事都被大人包辦代替了,可以說,做父母的包辦代替越多,孩子的膽量就越小。缺乏勇敢的孩子是危險的孩子,因為他缺乏勇敢,他很容易受到欺騙、欺負。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個麻煩的問題。
我有一位小外甥很可愛,不過就是非常膽小。什麼也不敢做,人家都說他膽子太小,是膽小鬼。我姐姐也說自己的孩子小腦有問題,不能讓他出去跑、跳、爬高。我當時就感覺是姐姐的教育保護過度。於是,我建議:在暑假的時候,讓小外甥到自己這裏來玩一段時間。
在暑假,我就帶著孩子一起踢球,到海邊玩。孩子玩得挺高興。但我發現,有的時候孩子摔倒就哇哇地哭,為什麼呢?我猜肯定是因為以前在家裏的時候,隻要摔倒了他就哇哇哭,這時候媽媽就會過來哄他、抱他。
於是,每次孩子摔倒後,我便假裝沒看見,不理他,孩子哭了半天,一看沒人理他,慢慢地他再摔倒了就一點哭聲都沒有了。
一天,我又想鍛煉他,就讓他爬梯子。剛把他放上去,他就很害怕,拚命地喊:“救命啊,救命啊!”後來我給他演示爬了好幾次,並鼓勵他說:“你看很安全,努力一下你就肯定能爬上去。”結果孩子試了試爬了第一個階梯,第二天就爬了第二個階梯、第三個階梯,後來孩子竟然能爬到最高的地方。
這個時候,我就把姐姐找來了,我姐姐一看孩子在那麼高的地方,腿馬上就哆嗦了,害怕得都說不出話來。她的兒子在高處興奮地喊著:媽媽,我能上來了!
事實證明,這個孩子小腦沒有問題。其實這都是父母的態度影響了孩子,實際上孩子是完全有這個潛能,經過我的激發、鼓勵戰勝了自己,膽子也大了。國內著名教育陳鶴琴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的知識是從經驗獲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遊戲。”
孩子需要一種鍛煉,需要在生活中去體驗。孩子在生活中經曆的事情越多,膽子就越大。因為他經驗多,就會自信、就會自強。因此,父母在平時要給孩子多創造體驗生活的機會,比如孩子不敢與人交往,不妨讓他到鄰居家去借東西,到附近商店買東西;孩子害怕蟹,不妨教給他捉蟹的辦法,隻要捉住蟹的身體的兩側就不會被蟹鉗住了;孩子害怕走夜路,做父母的最好領著他走一走夜路,他走了幾次夜路之後呢,他不但會膽子大起來了,可能還會欣賞夜色的美麗。總之,隻要讓孩子多鍛煉,他慢慢就會變得膽大。哪怕能力弱的孩子也會變得能力強。
對於害怕黑暗的孩子,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在黑暗中做遊戲,讓他們能夠逐漸適應黑暗,並適應物體在黑暗中的影像。我們可以輕鬆地說:“來吧,今天我們家停電,我們關了燈一起來玩藏貓貓。”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在黑暗中尋找某件家具或者某個物品,增加孩子觸摸、感受黑暗中物體的機會,熟悉黑暗中的物體,與黑暗中的物體建立親和性。在黑暗中多次遊戲後,孩子也就不怕黑暗了。
有的孩子不敢獨自進空房,父母不要強行逼迫孩子進去,可以先陪孩子一起進去,讓孩子到房裏看看確實沒有什麼可怕的,以消除孩子的疑慮。下一次,父母可以送他到房門口,讓孩子一個人進房子裏去取東西,當孩子進房裏後,回頭看看父母在門口不走,他們便會較放心地進去取東西。這時父母應表揚並鼓勵他。慢慢孩子的膽量就會大起來。
我們還可根據孩子的膽怯情況,設計一些遊戲,使孩子在輕鬆的氣氛中認識膽怯的對象。如有些人平時總用“大灰狼”、“妖怪”等來嚇唬孩子,以致使孩子變得非常膽小。這時,我們可以認真的告訴孩子,那些都是別人開的玩笑。然後,有意識的在遊戲中,讓孩子扮演故事中的獵人、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等角色,使他們分別戰勝“大灰狼”、“妖怪”。這樣,可以讓孩子獲得良好的心理體驗,也能給他們留下深深的記憶:我曾戰勝過“大灰狼”,打敗過“妖怪”,它們並不可怕。他們擁有了這些體驗與記憶,就能增強他們的膽量和勇氣。
要培養孩子的膽量,就必須要讓孩子多多地體驗。這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讓孩子去體驗生活,去發現自己的潛能,實現自己的潛能。
讓孩子動起來
點到為智
運動,不但要求孩子要克服膽怯心理,更要以勇敢、無畏的精神戰勝困難,越過障礙,運動可以培養孩子大膽與自信。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孩子成長的基礎。“愛孩子就讓他們運動”,這是西班牙父母愛孩子的方式,運動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把運動等同於吃飯。對孩子來說,運動不僅能達到鍛煉孩子體魄的目的,同時,運動還為孩子提供了戰勝困難,大膽嚐試和冒險的機會,從而使孩子在不斷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過程中,培養孩子樂觀向上、勇敢拚搏、自信堅強的優良品質。
未來社會需要堅強無畏、有勇敢精神的人,而膽小總是使人聯想到懦弱、退縮、無能。為了避免孩子缺乏勇敢,除了要避免環境造成的影響外,還需培養孩子練習幾樣大膽的運動,如小滑板車、遊泳、走平衡木、騎自行車、滑雪等。
榮榮在5歲前一直由爺爺奶奶扶養,由於老人對孩子太過於溺愛,分分秒秒都圍著他轉,爬高怕摔著,跑步怕累著,倒水怕燙著,什麼事情都替他做,最後導致了孩子膽小。在幼兒園活動時,小朋友都能在那裏大大方方表演,就他一個人縮在角落裏不吭聲,老師拉他也不上去,像過獨木橋這樣的課間活動更是不敢嚐試。
為了兒子的將來,榮榮的爸爸在研究了兒子的性格特質,廣泛征詢了專家的意見之後,為兒子設計了一套既另類又簡單的計劃——即教他幾項大膽的運動。
第一項就是教他學習頗需點勇氣的小滑板車。剛開始,榮榮連碰都不碰一下,沒有信心,怕會摔倒。於是爸爸舉了很多例子,甚至自已也滑了一趟作示範,他才答應試一下。一開始,榮榮總是緊緊地抓住爸爸的手不放,爸爸稍一鬆手他就哇哇大叫。爸爸堅持著鼓勵他:榮榮,你滑得不錯,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學會的。一次又一次地,兒子在爸爸的期待中,手慢慢鬆開了,開始在爸爸的保護下歪歪斜斜地慢慢滑。雖然戰戰兢兢,但總算邁出了第一步。一小步、兩小步,一大步、兩大步,兒子終於找到了一點感覺,開始興奮起來,對爸爸叫著:“爸爸,我不要你扶了,你看我自己會了。”當然,也有摔倒的時候,但在成功的巨大誘惑下,那根本就不算什麼了。一周以後,兒子終於找著了平衡感,已經能自如地操縱小滑板車了。
這時,爸爸便開始了計劃中的第二個項目:教孩子騎兩輪自行車。這項運動的難度比小滑板車要大些,一開始榮榮的小手根本把不住龍頭,扭來扭去,連人帶車摔了好幾次。不過有了小滑板車的訓練經驗,他的情緒不那麼急躁了。爸爸一邊扶著他騎,一邊細心地給他指導著:掌握龍頭、身體平衡、放鬆。找到感覺後,榮榮扭扭歪歪地上路了,竟然騎出了10多米遠。這一來,榮榮的信心大增,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已經能騎著小兩輪車驕傲地跟在爸爸身後去買菜了。
接連攻克了兩個“堡壘”之後,爸爸明顯感覺到兒子的自信心增強了,對運動的興趣也加大了。而且,因為兒子技藝在身,總能吸引到一些小朋友跟他玩,慢慢地他懂得了怎麼跟別人交往,性格也越來越活躍。
成果還需要鞏固,我爸爸開始了計劃中的第3個項目:教孩子遊泳。榮榮很怕水,在遊泳池邊呆了2天,也沒敢下水。父母就讓在遊泳池邊玩,讓他看別人在遊泳池遊泳的樂趣,他開始羨慕了,這就成功了一半。但他還是不敢,不過他會要求爸爸抱著他在水池裏走走。又3天過去了,勇敢是男孩的本性!終於,榮榮提出自己在遊泳圈裏遊泳了。爸爸給兒子套了兩個遊泳圈,和兒子走進了水池裏,並教他象騎自行車一樣蹬水,果真奏效,他竟然能夠“颼颼”地遊起來,爸爸一邊說:榮榮,遊到爸爸這裏來!一邊後退,勇敢的兒子就帶著他的甜甜的笑聲遊過來了,真的遊過來了!爸爸也忍不住笑。就從那個時刻起,兒子喜歡上了遊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