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引導孩子的競爭意識(1 / 3)

給孩子經曆挫折的機會

點到為智

輝煌的人生,並不在於長久不敗,而是在於不怕失敗。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適當經受一些挫折是有益的,挫折能激勵孩子增強韌性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所以,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時,要注意有意識的創設一些機會,讓孩子得到鍛煉。比如:孩子會走路了,就多讓孩子自己走;孩子摔倒了,就鼓勵他自己爬起來;讓孩子去暗的房間去拿東西;故意延遲接孩子的時間,讓孩子學會等待;有了錯誤就直言批評;平時有意識的拒絕孩子的一些要求等等。當孩子表現的勇敢、堅強,某件事做的好時,父母要不失時機的表揚他。實踐證明,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有較強的自信心。孩子有了自信心,在以後的學習及生活中,遇到困難、挫折,他也能靠自己的力量,充滿信心的去迎接困難、戰勝挫折。

有些挫折的產生無法通過個體主觀的努力來阻擋、回避的,這時候就要教孩子合理運用一些“精神勝利法”來進行自我安慰、自我解脫。當孩子在客觀上無法達到某一要求而受挫時,可以幫助孩子尋找自我安慰的理由,來減少或消除由挫折引起的緊張不安。比如孩子因長的黑而受到別人嘲笑,父母就可以安慰孩子說:“皮膚黑更健康呀,我覺得你一樣很可愛。”當別人的孩子在玩高檔玩具而孩子沒有帶玩具時,就可以引導孩子說:“那種玩具一點都不實用,我們自己來做一樣玩具,玩起來可以更開心。”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是無所不能的,父母的言行舉止、將對孩子產生深刻而直接的影響。要使孩子對挫折有較強的承受能力,父母自己要冷靜,要客觀積極對待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即便遇到了很大的麻煩,也不要在孩子麵前表現出消極沮喪的樣子,而是要以坦然的態度來對待。父母這種坦然的態度,會給孩子很好的暗示,使孩子自然而然的學會怎樣坦然麵對挫折,怎樣勇敢麵對未來。

北京某初中生因為平時在家生活太優越,所以養成了嬌慣懶惰的不良性格。正巧有一個單位要搞挫折教育夏令營活動,聲稱參加這個夏令營,可以讓孩子在挫折中受到前所未有的鍛煉,從而變得勇敢堅強、獨立自主;還說通過夏令營活動,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讓其終生受益。於是媽媽花了近千元錢給孩子報了名,讓他參加挫折教育夏令營活動。在送他去夏令營時,全家人像歡送親人遠征一樣將孩子送上了征程。

沒想到的是,10多天的夏令營活動,這位初中生往家裏打了幾十次電話,聲稱不堪忍受其苦,家人更是如坐針氈。總算熬到夏令營活動結束,又像迎接凱旋歸來的戰士一樣將兒子迎回了家。

可這一次回家以後,初中生非但沒有“不再嬌慣、懶惰”,反而變本加厲。他總是以參加過挫折教育夏令營活動為借口,要挾父母,提這樣那樣的要求;還動輒發個脾氣,像是得了大功回府的將軍。

挫折教育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想通過短期訓練讓孩子脫胎換骨是不太現實的。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絕非一日之功,家庭教育最為重要,身邊小事最為有效。進行挫折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有些父母雖然意識到了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可是方法並不正確,這樣的挫折教育就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拿破侖說過:“輝煌的人生,並不在於長久不敗,而是在於不怕失敗。”挫折是人生成長所必需的,是人生漫長道路上的一個個小山包,隻有跨越無數個小山包才能到達最高峰。沒有經曆過挫折的人生,是不健全的人生。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應該教孩子勇敢麵對挫折,學會克服失敗和挫折帶來的不良情緒,正確對待挫折。因為挫折隻會讓我們的孩子更加勇堅強。

鼓勵孩子勇敢“試一試”

點到為智

多給孩子一些嚐試的機會,讓他在摔打中練就堅強的意誌和勇敢獨立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不要擔心挫折,應該擔心的是,怕挫折而不敢讓孩子做任何事情。”積極適當的嚐試對孩子來說是很有好處的。

一家三口正在欣賞少兒頻道,裏麵正在教孩子如何製作奶酪。6歲的兒子看到,立刻興奮起來,跑到廚房拿來碗、盤子、牛奶、白糖、食鹽等東西,說也要自製奶酪。爸爸一看他把東西擺了一茶幾就急了,說:“快撤了,小心弄髒衣服、打碎了東西,看我不收拾你!”

兒子卻不肯收拾,兩眼瞅著媽媽,向媽媽求援。媽媽為了不掃兒子的興,就說讓他做吧。有了媽媽的支持,就跟著電視像模像樣地做了起來。等到最後一步完成,兒子開心地炫耀:“一會兒就能吃上奶酪啦!爸爸媽媽,你一定要吃哦!”幾個小時後,兒子打開冰箱取出自己的勞動成果,仔細地切開,給爸爸媽媽一人一塊,自己留了一塊。

媽媽嚐了一口,既甜又鹹,還有股子酸味,實在不怎麼好吃,可還是強忍著咽了下去;爸爸卻沒有那樣的忍耐性,隻咬了一口便吐到垃圾筐裏,“太難吃啦!沒做好!”兒子的小臉立刻由晴變陰了,媽媽一見,趕緊給兒子鼓勁,說還湊合,第一次做成這樣已經不錯了。兒子自己嚐了一口,也皺了眉:“是有點難吃,鹽放多了。不過,多試驗幾次我一定會做好的!”媽媽點頭稱是。兒子也很高興,計劃著什麼時候做第二次。

也許是太渴望成功了,許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一帆風順,少受挫折,並擔心孩子經受不了打擊,這樣的後果就是不敢放手讓孩子嚐試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在父母的保護傘下,孩子永遠隻能是孩子。社會的進步需要人類的不斷嚐試——飛機能在藍天上飛行,實現人們飛翔的夢想;火箭能飛向太空,實現人們登月夢想;電燈能在夜晚放射光芒,讓夜晚變得絢麗多彩——這些發明,這些進步,都是在不斷嚐試,不斷失敗,不斷改進中成為現實的。

羅斯小的時候,她家有一位非常好的保姆。她很有耐心,又有經驗,不但照顧他,而且還教導他。羅斯很愛她,親近她。

羅斯愛在廚房裏跟進跟出,還常對媽媽說要自己動手做蛋糕。媽媽心想這還得了,隻有7歲的孩子要打蛋,要和麵粉;腦子裏馬上出現了混亂的廚房,孩子們笑眯眯,但一頭、一臉、一手、一身都是麵糊糖漿的情景。於是這個請求始終被媽媽封殺而沒有實現。

一天,下班回來的媽媽走到廚房時,卻看到她正在把奶油塗到烤好的蛋糕上。小小的人,穿了一件大圍裙,小心翼翼,滿麵笑容。隻見保姆在一旁微笑觀看,不停地誇獎鼓勵;雖然桌上斑斑點點,她卻耐心不插手,讓羅斯自己動手。奶油雖然塗得不平整,但又有何妨,吃下肚子都一樣。羅斯開心安靜,全神貫注。打蛋,和麵……站在椅子上,就著料理台的大水槽工作,最後打開烤箱、調好溫度。所有過程,都是她自己一個人動手,保姆在一旁耐著心,控製自己不插手,隻是為了安全,在使用電器時,握著她的小手,一同使用攪拌器。

從此之後,母親對羅斯的能力深信不疑。請客日用,都由她負責甜點。過年過節,送她去親戚家玩,讓她表現一下手藝。

孩子好奇心強,常常看見大人們做什麼,就吵著要做什麼。男孩子看見哥哥或父親騎自行車,就會哭著要騎自行車。雖然他的腳還踢不著踏板,卻總是躍躍欲試。女孩子看見母親洗衣,有時也哭著要洗衣……這既是孩子的一種好奇心,但同時也是孩子獨立意識的表現。孩子雖然太小,做這些事有很大困難,但孩子有了這種獨立意識,有自己嚐試的意願,作父母的就應該盡力從旁協助,給予孩子嚐試的機會。這樣,孩子的上進心才會愈來愈強,才會進一步向自己的能力挑戰。

雖然我們提倡父親要鼓勵孩子放手嚐試,但是也要注意以下兩點,以防步入嚐試的誤區,而得不償失。一是不應讓孩子進行危險的嚐試。孩子很容易被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吸引,比如煤氣灶、熱水瓶、電線插頭等等,孩子對危險沒有什麼認識,總想摸摸玩玩,父母對孩子的危險嚐試應特別留意,不能由著孩子的性子,因為一個很小的疏忽就可能造成終生遺憾。二是父母不應好高騖遠,盲目讓孩子嚐試高難度的與孩子年齡不相吻合的事。很多父母求勝心切,讓2歲的孩子嚐試著學這學那。結果導致孩子對學習產生了厭惡情緒,得不償失。比如,2歲孩子的注意力是很不容易集中的,嚐試培養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新生事物的興趣是最重要的。還有,也許有的孩子2歲時已能獨自入睡了,但膽小的孩子仍和父母擠在一起。如果父母不顧孩子的感受,強迫孩子獨睡,那麼孩子可能長時期內難以入睡,甚至會受到驚嚇,在心裏留下陰影!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多給孩子嚐試的機會,讓他直麵生活中所遇到的難題,從問題的提出到找尋解決的方法,讓自我始終處於積極需要的狀態下去探究,去學習,往往事半功倍。所以,相信孩子,給他一些嚐試的機會,放手任他動起來,你會發現事情並不像你想象得那麼糟!

越挫才能越勇

點到為智

為了能使孩子在將來能經得起挫折的考驗,戰勝挫折奮勇向前,父母從小就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越挫才能越勇。

挫折正如勝利一樣,是生命中必然具備的一部分。“吃一塹,長一智”。挫折,能使孩子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學會分析和處理問題,真正地“長大成人”。沒有經曆過挫折的人生,是不健全的人生。挫折教育是一個大概念,它包含了生存磨難教育以及賞識快樂教育的內容。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的心態應該是健康的,應該和孩子一起勇敢麵對挫折,學會克服失敗和挫折帶來的不良情緒,正確對待挫折。因為挫折隻會讓我們的孩子更加勇敢堅強。

宋耀如有3女3子,他們便是聞名中外的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3姐妹和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3兄弟。尤其是宋氏3姐妹,被譽為20世紀世界上最傑出的女性。那麼,這3位傑出的女性是如何被教導出來的呢?

孩子還在爬行和學步階段,宋耀如就鼓勵他們:“一步二步三步,好!跌倒了別哭,自己爬起來再走,好!一二一,一二一……”孩子們果然不哭,跌倒了爬起來再走。朋友們說他是“開孩子們玩笑”,宋耀如卻回答:“這不是開玩笑,這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將來在社會上闖世界,可全靠這第一步呀!”

孩子們漸漸長大。有一天,宋耀如特地選擇了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帶著靄齡、慶齡、子文等人來到龍華古刹,讓他們丟開手中的雨傘,站在古塔下淋雨。宋耀如指著高高聳立的龍華塔對孩子們說:“你們看這座塔,千餘年來不怕風雨,為什麼!因為它基礎牢固,骨架緊密。你們將來投身革命,就要從小打基礎,練骨架。現在讓我們一起開始比賽,圍繞寶塔跑6圈,六六大順!”宋耀如帶頭跑了起來,孩子們緊緊跟著父親,有的孩子不小心在泥濘中跌倒了,卻迅速爬起來再跑,無一肯落後……

還有一次,姐妹兄弟玩“拉黃包車”的遊戲,宋靄齡扮黃包車夫,宋慶齡扮乘客,不料“車夫”拉車用力過猛,雙手失去控製,一下把“乘客”拋了出去。“車夫”知道自己闖了禍,愣在那裏傻眼了;“乘客”又疼痛又委屈,滿臉不高興。父親知道這件事後,慈愛地對靄齡說:“做遊戲也要有分寸,‘黃包車夫’可不光是使力氣呀!傷了乘客還怎麼拉生意呢?”小靄齡不好意思地笑了。父親又笑著對慶齡說:“我們的‘乘客’這樣寬宏大量,這樣勇敢堅強,真是了不起!”小慶齡受到父親的誇讚,一臉的陰雲散去了。長大以後,慶齡真的成為了一位既富有愛心和寬容,又意誌堅強、麵對邪惡勢力敢於鬥爭的偉大女性!

宋耀如夫婦認為,愛孩子就要為孩子的將來著想,而決不可以把他們當作珍珠瑪瑙那樣去愛。玉器是細琢出來的,才幹是苦練出來的。他們主張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精神。

德國著名作家茨威格指出:“世界上最光輝、最宏偉的事業就是使個人站立起來!”當我們對眾多成功人士進行考察時發現,那些大公司經理、政府高級官員以及每一行業的知名人士大都來自清貧的家庭、破碎的家庭、偏僻的鄉村。他們之所以能成為社會知名人士和領導人物,與他們都經曆過艱難困苦,具有很強的挫折承受能力是分不開的。

曾經有這樣一篇報道:某小學一位5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玩玩具,當老師發現後,對他進行了批評。當天,這位學生便從家裏拿了200元錢離家出走了,父母、老師都非常著急,四處尋找,幾天後父母終於找到了他,並把他帶回家中。回家後父母沒有罵他,也沒有打他,可他還是趁父母不注意,當天就喝農藥自殺身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