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讓孩子變得敢說,敢想,敢做(1 / 3)

有主見的孩子更勇敢

點到為智

凡事自己不願多動腦,別人怎樣我也怎樣,這樣做的結果,會造成孩子以後無論做什麼事都畏首畏尾,沒有自己的想法,無法大膽從事。

“人雲亦雲”、“隨大流”,大家都這麼認為,我也就這麼認為;大家都這麼做,我也就跟著這麼做,這樣做的結果很容易使得孩子遇事便產生一種“隨便”的想法,不敢自己做決定,而把決定權輕易地拱手讓人。久而久之他們就失去了自己獨立主張的習慣,形成一種優柔寡斷、畏首畏尾的性格,這顯然不利於他們今後在社會上立足和成就一番事業。

一條大街上,大家各自忙碌著自己的事情。其中有一個人可能是有急事,突然沿著大街像東跑去。巧合的是還有兩個人,一個賣報紙的年輕人,一個衣冠楚楚的紳士,和他不約而同的一起向東跑了起來。大概他們都有要緊的事要辦。

接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10多分鍾以後,這條大街上幾乎所有的人都跑起來了。而且人們嘴裏還不斷地喊著什麼,嘈雜的人群中,有時可以聽清人們在說“上帝”、“大堤”。大街上的人越來越多,刹那間幾千人像潮水一樣恐慌地湧同東方,沒有人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路邊有的人不明白怎麼回事,問正在跑的一個人:“發生什麼事了”,得到的回答是:“大家都在跑,我也跟著跑了。”

有一個著名的試驗,試驗中,隻有一個人是真正的被實驗者,他麵臨著來自其他幾個人的壓力。實驗任務是對線條的長短進行區分,7個人組成一個小組,被試驗者在第6名。他們需要分別報告3條線中哪一條與標準線一樣長。當前麵的5個人與他期待的回答一樣:第2條線與標準線一樣長,他會毫不猶豫的也如此回答。

但是,在下一組實驗中,盡管答案還是那麼明顯,但是第1個人給出了錯誤答案,比如說第1條線與標準線一樣長。當第2個人給出同樣的答案後,他突然坐直身子,再次檢查那線的長度。第3、第4、第5人也給出了同樣的錯誤答案,他開始懷疑到底是自己錯了還是他們錯了。結果他否定了自己的判斷,與前5人保持一致的回答。

看完這兩個故事,我們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他們怎麼會那麼沒主見呢?人總是傾向與跟隨大多數人的想法或態度,以證明我們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與一個群體之中。誠然,孩子聽話、乖巧可以省卻父母許多力氣,而且不用操心他在外麵和小朋友鬧矛盾。但如果孩子表現得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總是模仿別人,就不是一種好現象了,這對孩子培養勇敢,獨立的個性是不利的。

小聰今年6歲了,無論在幼兒園的老師,還是周圍的居中,大家都誇他是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在家裏,父母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讓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表現得十分聽話;和小夥伴們一起玩時,小聰也總是按別人的意願做事,很少有自己的想法。

但最近,小聰的父母從幼兒園了解到小聰有個缺點:當老師教了一種解題的方法時,他就不再嚐試其他的方法。這讓小聰的爸爸媽媽開始擔心起來——孩子是不是太缺乏主見了。

一些父母出於“好心”,惟恐委屈了孩子,一味包辦代替或過多幹涉孩子的事情,使得孩子無獨立做事的機會,一旦遇到需要讓孩子拿主意時,就不知所措,畏首畏尾。

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對待孩子期望過高,總是不滿意孩子的表現,讚許少,批評多。有的父母甚至讓孩子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且還不給予幫助,使孩子對成功的體驗少,常常感到失敗的痛苦,這樣就降低了孩子的自信心,害怕做錯事,更不願意拿主意。

還有些父母因為工作忙,和孩子之間缺乏溝通,不理解孩子,往往造成孩子的畏懼心理,不敢說、不敢做想做的事情。

可以說,孩子無主見的毛病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長期被父母“牽著鼻子”走的結果。

良好的知識素養對孩子是必要的,但具有魄力、有自己的主見更是必不可少的素質。有魄力、有自主見的孩子會更勇敢,他們敢於在任何時候自己拿主意,不附和於他人的看法;他們敢於隨意發表自己的意見,不怕得罪人,更不怕遭遇挫折。

我國著名的學者和教育家謝覺哉說過:“動手之先要用腦子,但用腦子又須是為著動手;不動手和懶於動手的人,必然也是不大會用腦子的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時刻注意對孩子主見性的培養。

怎樣讓孩子變得有主見

點到為智

有魄力、有主見是孩子必不可少的素質,他能讓孩子變得更勇敢。因此,父母應時刻注意對孩子主見性的培養。

宋時,割據幽雲十六州,成為異國“兒皇帝”的朱溫手下就有一批鸚鵡學舌拍馬屁的人。一次,朱溫與眾賓客在大柳樹下小憩。大柳樹濃蔭蔽日,樹下清風習習,十分涼爽,朱溫不禁讚歎道:“好大柳樹!”賓客為了討好他,紛紛起來相繼讚歎:“好大柳樹!”朱溫看了覺得好笑,又道:“好大柳樹,可作車頭。”實際上柳木是不能做車頭的,但還是有幾個人互相讚歎:“可作車頭。”朱溫對這些鸚鵡學舌、毫無主見的人煩透了,厲聲說:“柳樹豈可作車頭!我見人說秦時指鹿為馬,有甚難事!”於是把說“可作車頭”的人抓起來殺了。

雖然在現代社會,一個鸚鵡學舌、毫無主見的人很難招來殺身之禍,但是這樣的人也很難立足於社會,更不要說做出什麼貢獻了。

要讓孩子變得有主見,就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多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引導孩子遇事或有疑問時,多獨立去主動思考分析,努力去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的想法。同時應讓孩子知道,隻要是經過自己充分的證實,一旦相信自己的做法或觀點是正確的,就應敢於堅持,而不應隨意被周圍人的思想所左右。隻有凡事都經過孩子的獨立思考,能根據自己的實際製定自己的目標,堅持自己的原則,才能逐漸克服盲從。如果老是由父母、老師代替孩子思考,孩子就會懶得去思考,那麼,主見性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了。

要讓孩子變得有主見,要給孩子自我作主的機會。一些父母習慣於事事為孩子做決定,很少征求孩子的意見;一旦孩子不遵從,就大加責備。其實孩子有孩子的想法,父母在任何時候都要注意給孩子作主的機會。“小事”可由孩子自己安排,如過生日請哪些小朋友,到商店買什麼樣的衣服,選擇什麼玩具;帶孩子出門,可以問他想乘坐什麼交通工具,等等。“大事”給孩子提供參的機會,如房間的布置,可以和孩子一起籌劃設計方案,“牆壁塗什麼樣的顏色?”“書架擺放到哪裏?”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議,如果可行,則盡量采納其建議。這樣做可以極大滿足孩子的自主意識,孩子將會慢慢從“無主見”轉變到“有主見”,最終成為一個有“獨立性”思維的人。

孩子的父親是一位馬術師,他從小就跟著父親東奔西跑,一個農場接著一個農場地去訓練馬匹。由於經常四處奔波,孩子的求學過程並不順利。

有一次,老師讓全班的同學寫一篇作文,題目是“長大後的誌願”。那晚孩子洋洋灑灑地寫滿了7頁紙,描述他的偉大誌願,那就是想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牧馬農場,並且仔細畫了一張200畝農場的設計圖,上麵標有馬廄、跑道等的位置,然後在這一大片農場中央,還要建造一棟占地4000平方英尺的豪宅。

孩子花了好大心血才把作文完成,第二天交給了老師。幾天後他拿回了作文,第一頁上打了一個又紅又大的“F”,旁邊還寫了一行字:下課後來見我。

充滿幻想的孩子下課後帶著作文去找老師:“我的作文為什麼不及格?”

老師回答道:“你年紀輕輕,不要做白日夢了,你沒有錢,也沒有家庭背景,什麼都沒有。蓋一座農場可要花很多錢;你還要花錢買地、花錢買馬匹、花錢照顧它們。你不要太好高騖遠了。”老師接著又說:“如果你願意重寫一個比較不離譜的誌願,我會重打你的分數。”

孩子回家後反複思量了好幾次,然後征詢父親的意見。父親隻是告訴他:“兒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你必須自己拿定主意”。

經過好幾天的再三考慮,孩子決定一個字都不改,原稿交回,他對老師說:“即使再拿個大紅F,我也不願放棄我的夢想”。

多年以後,孩子真的實現了兒時的夢想,他建起了200畝農場,與占地4000平方英尺的豪華住宅。那份小時候寫的作文他也始終保留著。一個夏天,那位老師帶了幾十個學生來他的農場露營一星期。離開之前,老師對他說:“說來真的很慚愧。你讀書時,我曾潑過你冷水。這些年來,我也對不少學生說過相同的話。幸虧你有毅力堅持自己的夢想。”

這位孩子的父親教子方法的確令人佩服,在孩子征詢他的意見時,他沒有給孩子拿任何主意,而是讓他自己做出決定,結果,孩子為了自己的選擇,一心奮鬥,最終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在與孩子溝通時,不妨用用啟發式的語言代替命令。很多父母在要求孩子做事時,往往喜歡使用命令的語言,如“就這樣做吧”、“你該去做……了”。這種語氣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的話是不容改變的,自己是在被強迫做事,即使做了心裏也不高興。所以,父母不妨將命令式語氣改為啟發式語氣,如“這件事怎樣做更好呢”、“你是否該去做……了”,這種表達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從而引發孩子獨立思考,並按自己的意誌主動做好事情。

會學習的孩子有主見。學習出色的孩子來自於自己獨立的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如果一個孩子不會獨立的尋求一些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隻會人雲亦雲,他是不可能有主見的。有的孩子之所以長大後沒有主見,是因為他們從不懂得自己動腦去想、去做。所以,教孩子學習,獨立學習,也有助於孩子主見性的提高。

雖然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但兵總是兵,不是將。我們在培養孩子的時候,不是要把他們培養成合格的兵,統一行動聽我們的指揮,而是要把他們培養成將軍,能自己領導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們要放手讓他們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主張。

寧可胡思亂想,不要不會想

點到為智

一個在學習與生活中不會思考的孩子,將不會有膽量迎接充滿未知數的的未來。

在一所國際學校,老師給各國學生出了一道題:“有誰思考過世界上其他國家糧食緊缺的問題?”學生們都說“不知道”。美國學生不知道什麼叫“其他國家”;歐洲學生不知道什麼叫“緊缺”;非洲學生不知道什麼叫“糧食”;中國學生不知道什麼叫“思考”。

曾在“全國世紀父母讀書活動”總結表彰大會上,一位教育專家嚴肅地講了上麵這則“讓人笑不起來”的“笑話”,這其中包含了對教育的反思。“人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想法來改變自己的一生。”這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發現。要孩子在這個高智能的時代生存,就必須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時代變了,教育孩子的方式同樣也需要變化。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在學習與生活中不會思考的孩子,有何膽量迎接充滿未知數的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