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軍事篇(2 / 3)

即止。鼓,戰鼓,聞鼓即進。

(34)(34)

(35)奪氣:奪,這裏指打擊、挫傷。挫傷士氣。

(36)奪心:指動搖將軍的決心。《吳子·治兵》:“用兵之害,猶

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狐疑。”古人用兵時,很重視擾亂和動搖敵將

的決心。

(37)朝氣銳,晝氣情,暮氣歸:指軍隊初戰時,士氣旺盛,銳不可

擋;經過一段時間以後,由於力量的損耗,士氣逐漸怠惰;到了後期,

士氣衰竭,將士思歸。

(38)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即避開放軍銳氣,等到放軍怠惰疲憊,

士氣沮喪時予以攻擊。

(39)治氣:這裏作掌握士氣講。

(40)以靜待嘩:嘩,喧嘩、嘈雜。用自己的鎮靜,對待敵人的喧嘩。

(41)無邀正正之旗:邀,迎擊、截擊的意思。指不要迎擊旗幟整齊、

部署周密的敵人。

(42)勿擊堂堂之陳:陳(zh

色n),古“陣”字。指不要攻擊實力雄

厚、陣容嚴整的敵人。

(43)高陵勿向:陵,山陵;向,指仰攻。對占領高地的敵人,不要

去仰攻它。

(44)背丘勿逆:背,背靠、倚靠;逆,這裏是迎擊的意思。即敵人

背靠高地,不可正麵攻擊。

(45)佯北匆從:佯,假裝;北,敗北,即失敗。此句指敵人假裝敗

走,不要跟蹤追擊,以防遭敵伏擊。

(46)餌兵:餌,釣魚用的魚食。誘兵,即誘敵就範的小部隊。

(47)歸師匆遏:遏,阻止、攔阻。指對正向其本國撤退的敵軍,不

要去攔阻它。

(48)圍師必闕:闕,通:“缺”。指包圍放軍時要留缺口。漢簡《孫

子兵法》為:“圍師遺闕。”

(49)窮寇勿迫:對陷入絕境的敵人,不要過分地逼迫它。

[譯文]

凡是用兵的規律,將帥受領國君的命令,從組織人民群眾編成軍隊,

到開赴前線與敵對陣,這中間最困難的事情莫過於與敵人爭奪有利的製

勝條件了。爭奪有利的製勝條件最難的地方,又在於如何通過迂遠曲折

的途徑達到近直的目的,化不利為有利。所以故意迂回繞道,並用小利

引誘遲滯敵人,這樣就能做到比敵人後出動而先到達必爭的要地,這就

是懂得以迂為直的計謀的。

所以軍爭是有利的,也是有危險的。全軍帶著所有輜重去爭利,就

會行動遲緩而趕不上;放下輜重去爭利,輜重就會損失,因此,卷甲急

進,日夜不息,以加倍的行程連續行軍,走上

50公裏的路程去與敵爭利,

三軍將領都可能被擒。身體健壯的士卒先到了,體弱疲倦的掉了隊,其

結果可能隻有十分之一的兵力趕到:走上

25公裏的路程去爭利,先頭部

隊的將領就可能遭受挫敗,其結果部隊也隻有半數趕到;走上

15公裏的

路程去爭利,部隊也隻有三分之二趕到。所以,軍隊沒有輜重就會失敗,

沒有糧食就不能生存,沒有物資儲備就無法堅持作戰。

沒有糧食就不能生存,沒有物資儲備就無法堅持作戰。

用兵打仗要奇詐多變才能獲得成功,根據是否有利采取行動,分散

或集中使用兵力,隨情況而變。

所以軍隊行動快速時,像狂風驟至;行動緩慢時,像嚴整的森林;

進攻敵人時,像迅猛的烈火;駐守時,像山嶽一樣屹立不動;蔭蔽時,

像陰天看不見日月星辰那樣;動作起來,像雷霆萬鈞。

奪取敵“鄉”的糧食、資財,要分兵數路,開拓疆土,要分守要地,

權衡形勢,相機而動。

事先懂得以迂為直的計謀的就能勝利。這就是軍爭的原則。

《軍政》說:“用語言指揮聽不到,所以使用金鼓;用動作指揮看

不清,所以使用旌旗。”金鼓旌旗都是用來統一軍隊作戰行動的;軍隊

行動既然統一了,那麼勇敢的將士就不得單獨前進,怯儒的也不得單獨

後退,這就是指揮人數眾多的軍隊的方法。所以夜間作戰要多使用火光

和鼓聲,白天作戰要多使用旌旗,之所以變換這些信號,都是為了適應

士卒的視聽能力。

對於敵人的軍隊,可以挫傷它的士氣,對於敵人的將領,可以動搖

他的決心。軍隊初戰的時候,士氣比較旺盛,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逐

漸怠惰,到了後期,士卒就會氣竭思歸。所以善於用兵的人,要避開敵

人的銳氣,等到敵人鬆懈疲憊時才去打它,這是掌握軍隊士氣的方法。

以我軍的嚴整來對待敵人的混亂,以我軍的鎮靜來對待敵人的嘩恐,這

是掌握軍心的方法。以我軍的靠近戰場來對待敵人長途跋涉,以我軍的

從容休整來對待敵人的奔走疲勞,以我軍的糧足食飽來對待敵人的糧盡

人饑,這是掌握軍力的方法。不去迎擊旗幟整齊、部署周密的敵人,不

去攻擊陣容嚴整、實力雄厚的敵軍,這是掌握因敵而變的方法。

所以,用兵的法則:敵人占領高地,不要去仰攻;敵人背靠高地,

不要從正麵攻擊;敵人假裝敗退不要跟蹤追擊;敵軍銳氣正盛,不要去

進攻;敵人以“餌兵”誘我,不要去理睬;正在撤退回國的敵人,不要

去攔阻;包圍敵人,要留個缺口;對陷入絕境的敵人,不要急於追迫它。

這些,都是用兵應當掌握的原則。

[解說]

本篇主要論述如何先敵爭取製勝條件,取得有利的作戰地位問題,

比較係統地論述了軍爭的意義、軍爭的利弊、軍爭的原則和方法,並提

出了“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的著名軍事原則。

一軍爭的意義

兩軍爭利爭勝的問題,其中心思想是力爭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