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係辭下》:“古者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世本》:“探作弓,夷、牟作矢。”
《左傳》曰:“楚靈王次於乾溪,右尹子革夕,王與之語曰:『昔我先王熊繹,僻在荊山,唯桃弧棘矢,以供禦王事。』”
《初學記·武部·弓》:《韓詩外傳》雲:“齊景公使人為弓,弓人之妻曰:『此弓者,泰山南烏號之柘,燕牛之角,荊麋之弭,河魚之膠。四物者,天下之精材也。』”
《周禮·夏官司馬》:“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王弓、弧弓,以射甲革椹質者;夾弓、庾弓,以授射侯鳥獸者;唐弓、大弓,以授學射者。……凡弩,夾、庾利攻守,唐、大利車戰野戰;凡矢,枉矢、矢利火射,用諸守城車戰;殺矢、堠矢,用諸近射田獵。”
周時有王弓、弧弓、夾弓、瘦弓、唐弓、大弓等六種。它們的形製各有特色,用法各自不同,王弓、弧弓用於守城和車戰,夾弓、瘦弓用於田野狩獵和弋射飛鳥,唐弓、大弓用於習射。弓的大小也依使用者的身長和體力,區分為上弓(六尺六寸)、中弓(六尺三)、下弓(六尺)。
漢代有虎賁弓、雕弓、角端弓、路弓、強弓。弓身多半鑲有銅飾或玉飾。
《史記·周本紀》:“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千人,皆曰善射。”
《孟子》:“逢蒙學射於羿。”《荀子》:“羿、逢門者,善服射。”《史記·龜策列傳》:“羿名善射,不如雄渠、逢門。”
《史記·李將軍列傳》:武帝朝之飛將軍李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
《漢書·藝文誌·兵書略》:《逢門射法》二篇、《陰通成射法》十一篇、《李將軍射法》三篇、《魏氏射法》六篇、《強弩將軍王圍射法》五卷、《望遠連弩射法具》十五篇、《護軍射師王賀射書》五篇、《蒲苴子弋法》四篇。共計八種
《魏書·李安世傳》:廣平人李波,宗族強盛,其妹雍容尤善騎射,百姓為之語曰:“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