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秦家百年(2 / 2)

永安元年,臨危受命的慧恭親王,接連頒布十三道旨意,接連啟用非皇族出身的賢能之人。秦維錚便在此時跟隨工部侍郎張樺去協辦剿匪事宜。在爭奪河州的保衛戰中,兵部侍郎白源、工部侍郎張大人相繼戰死,而秦維錚在部署戰鬥方麵表現出色,英勇無比。永安二年,被任命為北方剿匪統帥,加直隸總督,從一品。秦維錚治下有方,能與將士同甘共苦,體恤民心,開倉放糧救濟災民,被河州,衢州二州百姓稱為“秦菩薩”。在秦維錚帶領下,秦家的後生也逐個顯露出自己的才華和英勇。

虎父無犬子,秦維錚正妻柳氏育有二子,長子秦鴻良,次子秦鴻茗。

長子鴻良,中進士,拜歐陽徴侯爺為老師,與顧汝安師出同門。從此在歐陽侯爺的徴軍麾下,披荊斬棘,官拜內閣。育有翰則、瑞則二子。次子鴻茗,自幼文采非凡,被吳城世家出身的岑熙收為門生,年少既進士及第,摘得殿試榜眼。加之岑氏一門多為太後身邊近臣,鴻茗一路官運亨通,官至刑部尚書。生有嫡女修姝,庶子朝則。

秦維錚的大哥,秦維貞娶鄴城名流王家之女王氏為妻,育有兩子。長子秦鴻宣,次子秦鴻初。秦鴻宣作為長子嫡孫,因父輩兄弟外出做官,便與四叔秦維章留守鄴城秦家堡,經營宗族,將秦家逐漸打造成當地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有二子一女,嫡子嫡女峻則,修清,庶子士則。

而秦維貞的嫡次子,秦鴻初自幼聰慧好學,深得長輩寵愛,在中了舉人之後便跟隨二叔維錚南征北戰,在軍旅曆練多年,建功無數。永安十一年升任湖廣巡撫,官居從二品。僅有嫡出秦正則一子。

三子秦維聞,雖不及二哥天資聰穎,然勝在刻苦勤勉,得進士出身,任江寧鹽法道。可惜英年早逝,留獨子秦鴻信,鴻信早慧,文采風流,現任太常寺卿,生兩子立則、秀則,一女修英。

四子秦維章娶表親李氏為妻,長子早夭,不惑之年得一庶子秦鴻敦。

秦氏一族經營不足百年,卻儼然已是大宸舉足輕重的世家。

當年,李太夫人因二兒子妻子柳氏早逝,夫妻二人鶼鰈情深,最後卻天人永隔,維錚誓不再續弦。李太夫人心疼二兒子,便在維錚升任總督後隨他赴京去了。長子維貞,也在妻王氏過世不久也因病離世了。李太夫人傷心過度,年事已高,也不宜遠行,便一直留在旻京秦將軍府修養。

七月十六便是李老夫人壽辰。如今在鄴城留守的,便是維貞一脈的鴻宣和維章一脈。鴻初在湖廣為官,亦很少有暇回鄴城老家,適逢年中五月初八是鴻初母王氏五周年忌辰,鴻初便委托自己結拜兄弟白玉廷,幕僚吳承儒,護送獨子正則回祖宅秦家堡給母親掃墓上香。於是秦家兄弟便約好結伴上京給曾祖母拜壽。因有韓匪流寇之患的緣故,秦家這一代的族長秦鴻宣和族內主事人四叔維章不便離開鄴城,而李老夫人素不喜維章侍妾孫氏,連帶著對孫兒鴻敦一脈很不待見。因而此次去旻京則字輩的便僅有鴻宣的長子峻則,庶子士則,與鴻初的獨子正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