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我的心事從不和父母說(1 / 1)

對於孩子來說,要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家庭中的親子溝通至關重要。雖然大部分父母都表示願意甚至渴望與孩子多溝通,但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不願意告訴父母自己的“煩心事”。

小南今年15歲,小時候他和父母一起生活在一個大院裏,大院裏的孩子很多,每天都有人和他一起玩兒,而且總是有父母陪在身邊,所以他很快樂。可是後來他同父母搬到了一棟樓裏,小南不得已離開了從小一起玩耍的夥伴,現在的他每天放學後就回家,偌大的房間隻有小南一人,他感到非常空虛和寂寞,父母一直忙著工作,沒時間陪他,他的心事也從不和父母說,他感覺非常孤獨。

小南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單調,似乎隻有學校和家兩點一線之間的距離,他的世界也變得越來越小,每天除了上學,回家之後他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裏。

小南多希望自己能像小時候那樣可以跟父母聊天,把自己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情都告訴父母,可是父母似乎並不在乎自己,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感覺越來越孤獨。

任何人都希望被尊重,渴望與人溝通。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不僅需要物質方麵的滿足,同時還需要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他們渴望被理解、被尊重,他們同時追求純潔高尚的友情。

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需要父母的保護,他們不希望父母再把自己當小孩子那樣看待,但另一方麵,他們缺乏獨立工作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在某些行為上麵依舊依賴父母,就這樣獨立與依賴出現了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由於生理和心理的變化,開始有自己的秘密,他們對父母也會有所保留,寧可跟同齡人分享自己的心事,也不願意跟父母溝通,這種自我封閉與渴望被理解的思想是矛盾的。而此時的父母認為孩子已經漸漸長大,已經不需要自己再操心了,不必事事親力親為,不必像孩子小時候那樣耳提麵命,而且這個時候的父母大部分處於更年期,他們的年齡逐漸由中年向老年過渡,他們希望可以抓住人生這最後的拚搏時刻,使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這樣的情況常被孩子誤解為父母冷落了自己,他們認為父母已經不再像小時候那樣關心自己了。

還有一些父母雖然也常和孩子溝通,但是更多的是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少去關心孩子的生活是否愉快。“說了他們也不懂,就隻知道學習。”當問到為什麼不願意跟父母分享心事時,很多孩子這樣說。

當問到“你最願意跟誰分享自己的心事”時,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回答是:網聊、寫日記、與同學分享,甚至有一名上高二的女生這樣說:“我最願意把心事說給我的布娃娃聽。”隻有少部分孩子表示會把心事告訴父母。

麵對孩子的“抱怨”,不少家長覺得委屈。一名初三的學生家長道出了自己的無奈:“現在的孩子真不好管,其實我們很想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但是怎麼問都不說。有時看見孩子心情不好,估計是學習壓力大,我們也不敢多問,生怕哪句話說得不對刺激到孩子。”

每個人都會有孤獨的時候,在自己孤獨的時候,可以跟父母、朋友傾訴,這樣孤獨的的情緒會得到緩解。父母和孩子完全可以打開心靈的大門,父母可以讓孩子把自己當成朋友。孩子有什麼困惑、煩惱都可以跟父母傾訴,父母也可以將孩子能夠理解的煩惱向他們傾訴。

父母和孩子在分享彼此情感的時候,精神都會得到極大的滿足。任何人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選擇一個人悶在心裏,不向別人傾訴的話,那麼這個人注定一生都會生活在孤獨之中。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由於各方麵思想都不夠成熟,常常會感到困惑、迷茫,此時的父母應該主動跟孩子溝通,傾聽他們內心深處的煩惱,並給孩子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或者是對孩子進行安慰,使他們苦悶彷徨的情緒得到緩解。

有時,孩子會跟父母傾訴的目的,隻是使自己不滿的情緒獲得充分的宣泄,從而使身心恢複到常態。這時,父母隻需要安靜傾聽就可以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可以經常問問孩子對父母的看法。如果孩子說出讓父母不滿的話,也要耐心傾聽,讓孩子感覺與父母交流是安全的,千萬不可對其進行嚴厲的批評和幹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