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偉媽媽想給兒子理個新發型,覺得兒子剪出來肯定會很好看,但是已經上初三的小偉並不同意,覺得同學中沒有那麼特立獨行的,自己會很引人注意,也不太適合在學校生活的學生一族。孩子雖然在父母眼裏還小,但是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審美能力,父母此時就要尊重他們的意見。
父母要注意在生活中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學會自己作決定。比如,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決定一餐的量;再大一點,可以讓他對自己的飲食提出建議;到了青春期,可以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審美選擇穿衣打扮。父母給孩子更多的選擇範圍時,孩子會很樂意從中提出專屬於自己的答案。
父母麵對孩子自主選擇存在的失誤和偏差,應該抱著寬容的態度,不要因為遇到錯誤就對孩子橫加指責,不依不饒。一個人作出了自己的選擇,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是毋庸置疑的。一些沒有主見的人一般都會缺少責任心,事情不落到自己頭上就永遠不會站在前麵,缺少穩定的心理素質和勇於承擔的意誌品質。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決策能力,要用長遠的眼光和有步驟的計劃一點點滲透實施,使家庭教育隨處都在。
父母在對孩子的種種要求中,有時會無意中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比如,孩子穿了一身幹淨的新衣服,父母就會告訴孩子不可以玩這個,不可以玩那個,不許弄髒衣服等。孩子對一些刺激的遊戲和事物充滿好奇和興趣,但是為了遠離危險,父母會果斷拒絕讓孩子來嚐試。孩子習慣了父母的拒絕和管教後,會逐漸喪失對自己的信心,慢慢變得沒有了自己的想法,習慣於等待父母的命令。其實,在安全的情況下,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進行活動和互動,讓孩子享受青春的快樂。
“生命的價值在於選擇”,父母要想培養有責任感、有主見的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作決定,即父母給孩子製訂一個基本的底線——認真生活不做壞事,然後放手,讓孩子去決定自己的人生,隻有在非常必要的時候才去幫孩子。下麵是一些有經驗的家庭教育工作者對家長提出的建議:
一、獨立決定承擔後果
父母如果同意了讓孩子獨自作出決定,就必須告訴他們自己可能要承擔的後果。孩子可以通過獨立完成一件事來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還可以訓練孩子用更加強大的內心承擔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比如,孩子假期不想寫作業,隻想著玩兒,父母就要告訴他,你可能因完不成作業被老師批評;孩子想給災區的小朋友捐贈衣物,那就要承擔自己可能會節衣縮食的結果。
二、提出策略相互協商
遇到具體的問題時,孩子在提出自己的想法後,父母不要急著把“正確答案”告訴孩子,而是用側麵提醒和暗示的方法,指導孩子。
三、不可過度地批評
對孩子的錯誤理論,不可以過分地嚴厲批評,父母可以一點點地引導孩子自己尋找正確的方向,等最終的結果逐漸清晰地顯現出來時,把決定權交給孩子,讓他親口說出最恰當的解決方案。
四、不斷鼓勵讚賞有加
當孩子的思想有了突破,行為上有了確定的進步時,父母要不加吝嗇地給孩子以鼓勵。這對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和自信心的培養都是很好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