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對雙胞胎兄弟,老大長得又黑又醜,而且愚鈍、倔強,老二則長得很英俊,聰明伶俐。兩人在一個學校讀書,老大的功課一直學不好,老二則經常參加各種競賽,得了很多獎狀。時間長了,母親認為老大長的難看,讀書成績又差,心裏不免產生了厭煩情緒,有時候會情不自禁地嘮叨起來:“真不知我前世造了什麼孽,竟然生出這樣一個又蠢又醜的笨蛋來!”這些話聽多了,老大也認為自己是父母的累贅,對前途完全失去了信心,竟然在一個深夜吃了大量安眠藥自殺了。孩子死後,母親十分傷心,但此時後悔已經太晚了!
隻要接受到正確的教育,每一個人都能成才。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也並不是無藥可治。有一個故事:一個名叫互鄉的地方,這裏人與人之間很難溝通。有一天,互鄉的一個兒童求見孔子,孔子接受了。門徒對此很不解,孔子解釋說:“隻要人願意進步,我們就應該接受他,不管他曾經有過怎樣的表現,現在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齊齊,以求獲得受教育的機會,我們就不應該放棄他。”子路是孔子的學生,向來桀驁不馴,後來折服於孔子的學識,成為孔子的弟子。冉雍也是孔子的學生,他父親出身卑微而且有惡行,但冉雍很有德行,孔子也收他為弟子。孔子認為,願意進步的人,不會被神明放棄,也沒有人可以剝奪他受教育的權利。
有時候,孩子出生後,存在一些天生的生理缺陷或智力上的欠缺,很多父母在痛心之餘,也常會心生絕望,萌生了放棄之意,對孩子從此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
父母放棄有缺陷的孩子,就像是醫生放棄對病人的治療一樣,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要知道,孩子的胚胎是由兩億個進入子宮的精子中那個跑得最快、體力最好的一個精子與卵子發育而成的,也就是說你的孩子是經過億裏挑一而誕生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孩子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一定有生存能力,有其獨特之處,任何時候都不要對孩子喪失信心,當父母把這種信心傳遞給孩子時,孩子就會有動力。
世上沒有不好的孩子,隻有不被接納的孩子。無論他們是有先天缺陷,還是淘氣調皮、不愛學習,孩子們的心理都十分脆弱,因此父母對他們更應該有耐心和細心,使他們時時感到鼓勵和幫助,在生活和學習上克服那些缺陷帶來的影響,戰勝和超越自我。同時,作為父母,為了鼓勵孩子奮鬥的勇氣和增強對生活的信心,還應該更加細心與熱情地去發現孩子的優點,發揮其長處。
總之,不管孩子是什麼樣的,隻要父母無條件地接納,永不放棄,堅持下去,相信孩子就一定有發揮他潛質的機會,總有一天他會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