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你怎麼不講誠信呢?——表揚讓好行為在孩子身上紮根,批評讓壞行為得到糾正(1 / 1)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適時、適度地對孩子的好行為給予表揚、壞行為給予批評,可以讓好的行為習慣在孩子身上紮根、壞的行為習慣得到及時糾正。

小鬆一歲多的時候,有天中午我帶他去吃麥當勞。吃完正準備走,小鬆看到有個小朋友在餐廳玩滑梯,於是拉著我的手讓我帶他去玩滑梯。

我下午還要做家訪,怕小鬆一會兒玩得不肯走,就提前跟他說:“鬆鬆,媽媽下午還有事兒,所以你隻能玩半個小時,半個小時後我們就回家。到時候,媽媽帶你回家時你不準哭鬧,也不準耍賴,好不好?”

小鬆點點頭表示同意。

很快,半個小時就到了。我叫小鬆回家,小鬆正玩在興頭上,不同意,賴在滑梯上不肯下來;怕被我強行拉走,他還用小手固執地抓住滑梯扶手不放。

我見小鬆實在不願離開,就妥協說:“鬆鬆,咱們再玩十分鍾,十分鍾到了我們就回家好不好?”

小鬆同意了。

然而,十分鍾後我叫小鬆回家時,他還是不同意,和剛才一樣賴在滑梯上不肯下來。

這下我失去了耐心,批評小鬆說:“你怎麼不講誠信呢?剛才不是說好隻玩十分鍾嗎?現在十分鍾到了,你怎麼又耍賴?愛耍賴的孩子長大後沒人相信的,也沒人願意跟他交朋友,知不知道?你要是不肯回家的話,那我自己回家啦!”說著,我作勢朝門外走去。

小鬆一見我真要走了,嚇得大哭起來,馬上從滑梯上溜下來追我。從那以後,再帶小鬆出去玩兒,隻要提前跟他說好時間,到時間了他都會乖乖結束遊戲跟著我回家,再也沒有發生過賴著不走的情況。

當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時,父母對孩子及時提出批評並做出相應的懲罰,能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等到下次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孩子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小語一歲多的時候,有次看我在書房裏看書,就學著我的樣子,捧了本書坐在我身邊裝模作樣地看。那時她還不認字,把書拿倒了都不知道,一邊翻書一邊還胡亂念著上麵的字。

我見小語這麼小就知道讀書,就表揚她說:“小語真是個好孩子,這麼小就知道看書學習!長大後肯定是個好學上進的孩子。”

雖然小語那時還不明白什麼是“好學上進”,但她聽懂了我的表揚,明白看書是好的行為。她高興地衝我咧嘴笑著,樣子可愛極了。

看到小語對書有興趣,第二天我給她買了幾本看圖識字書回來。從那以後,隻要我在書房看書,小語就會馬上拿出她的看圖識字書坐在我身邊一起看。再稍大一些,小語認字了,就開始自己捧著故事書看。漸漸地,小語養成了喜愛閱讀的好習慣。

父母對孩子的好行為及時給予發自內心的表揚和肯定,能激勵孩子把這個好行為保持下去並逐漸固定下來。

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一直扮演著“裁判”的角色,孩子會根據父母的“表揚”和“批評”去衡量一件事情正確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