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生病兒牽掛
媽媽很多家長抱怨孩子自私,不會關心人。還有更可憐的家長,對孩子付出了許多心血,孩子不但沒領情,反而對家長堆積了怨恨。
是孩子的錯嗎?
不是,孩子從出生時起可是一張白紙。
作為家長,是否要反思一下孩子成長過程中自己做了什麼?做的事是有利於孩子正向發展的嗎?如果回答是否定的,我們不妨通過旅遊來進行修正與彌補。
平時在家,一般都是大人照顧孩子,如果要求孩子關心家長,好像很難。可外出旅遊就不一樣了,孩子對家長的依存度明顯上升。一家人朝夕相處,吃住行時刻相伴,家長有什麼狀況,很快會引起孩子的注意,家長有什麼建議更容易得到孩子的響應。
因為離開“小家”後,家長與孩子更容易平等相待、相處了,這時引導孩子學會關心他人就比較容易了。
1998年暑假,我們準備去武夷山旅遊,臨行前我感冒了。為了把一年外出一次的計劃堅持下來,我帶病和兒子一起出門。回來後點滴了好幾天,朋友們笑我說,答應孩子的話不必太較真。我卻覺得,做父母的一定要重承諾,這趟武夷山之行必須要去。
兒子知道我不舒服,一路上不讓我為他操心,還主動問我病好些了沒有。
天遊峰是武夷山最險峻的山峰,若想爬上去,得經過一個很陡的地方,這裏台階很窄,窄得隻允許上下山的人單行。我和兒子爬到這裏時,兒子不僅沒讓我照顧他,反而不時提醒我要注意。晚上還陪我一起去街上找藥店買藥。當時我好感動,為一個9歲孩子學會關心長輩、關心他人而感到欣慰。
尊重父母孝為先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百行萬善孝為首。自古以來,人們把父母撫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隻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個有責任心、高尚的人。
依我看,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不必看得太重,孩子對父母孝不孝,對父母有沒有起碼的尊重才是最重要的。培養出有才華有孝心的兒女,是父母的福分。如果孩子自私霸道、不尊重父母甚至仇恨父母,那就是為人父母的大不幸了。現實中,這種可憐的父母不在少數。
獨生女的增多、一脈單傳,加上生活優裕,孩子很容易被溺愛。很多孩子習慣了被大人照顧、嗬護,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以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不懂得感恩、回報,不懂得敬重父母長輩、關心他人。
我有個二年級的小營員,從與她的交談中知道,她父母不愛她,她對父母一肚子怨言。
我問她:“你說媽媽不愛你,你有主動關心過媽媽嗎?”
她瞪著無辜的大眼睛看著我說:“我是小孩子。”言下之意,小孩子為什麼要關心大人呢?
我告訴她說,愛是相互的,作為孩子也要懂得付出愛,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愛。她不同意我的觀點,一直強調她是個小孩。我一時說服不了她,但也不能怪她,是她的父母以前沒有教她,沒有以身作則。
愛是需要教育的,要教育孩子尊敬長輩、孝敬長輩,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用行動為孩子做榜樣。
有個初一男生,我是看著他長大的,大概有一年多沒見他了,在我印象中他是很不聽媽媽話的孩子。2010年世博夏令營,他卻讓我刮目相看。逛世博是件很累的事,上海司機告訴我們,一定要輕裝上陣,不必要的東西不要帶,一天下來,有人累得恨不得把錢包都扔了。